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方法 用乙腈-水-甲酸(84∶15∶1,体积比)溶液直接对花生样品提取,提取液经稀释、离心、过滤后,在180.0 μL滤液中加入20.0μL黄曲霉毒素同位素内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指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邵东县中医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手指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手指骨折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X线显示骨折线基本消失时间7~13周,平均6.7周;继续随访4~12个月,平均5.6个月;患者骨折处无局部疼痛、压痛及异常活动,与健侧对比,伤指外观无明显成角及旋转畸形。有4指因术后疼痛不愿活动而致关节僵硬,3指因关节内骨折致创伤性关节炎,无1例发生骨折畸形愈合,优良率为88.10%。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手指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还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减少了关节挛缩和肌腱粘连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肺癌合并肺结核手术病人52例,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术后治疗策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52例病人中,肺结核稳定期40例,活动期12例。肺叶切除40例,复合肺叶切除4例,全肺切除8例。术前接受抗结核治疗12例,术后同时行抗结核及放化疗者25例。围术期并发症7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肺癌合并肺结核首选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助放化疗及抗结核治疗。肺癌合并活动期肺结核病人,术前应至少抗结核2周。肺癌合并稳定期肺结核病人术后行放化疗同时应接受抗结核治疗,两者可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乳管内病变的相对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60侧病理诊断为乳管内病变的患病乳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包括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al nipple discharge,PND)123侧,非病理性乳头溢液(non-PND)237侧。分析PND组与非PND组的导管内病变的病理类型(乳头状瘤样增生、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导管内原位癌)构成比差异;再对206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非PND性乳管内病变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非PND性乳管内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相对危险因素。结果:年龄>50岁、未绝经、结节最大径≤1 cm、超声下有导管扩张、局部血流丰富为非PND性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相对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50岁为非PND性乳管上皮非典型增生的相对危险因素(P<0.05);单发结节、绝经状态、局部血流丰富为非PND性导管内原位癌的相对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非PND性乳管内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过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索可加强对非PND性乳管内病变的重视及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对心、肝、脾三脏相关性的分析,并追溯古代医家从肝、脾论治胸痹心痛的理论渊源及现代医家对于从肝、脾论治胸痹心痛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归纳并总结从肝与脾论治胸痹心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收集武汉市肺科医院行纤维板剥脱术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组(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入院的74例患者)和单孔胸腔镜组(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入院的5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并发症(再次手术止血率、切口感染率、术侧胸壁感觉异常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孔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210.0(165.0,240.0)min]、术后48h引流量[585(450,813)ml]和术后住院时间[9.0(8.0,11.0)d]均低于传统开胸组[分别为270.0(210.0,330.0)min、865(695,1040)ml和14.0(11.0,1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134.725、995.463、635.841,P值均<0.01)。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00(300,800)ml]、术后带管时间[8.0(7.0,9.3)d]、再次手术止血率[0.0%(0/58)]和切口感染率[1.7%(1/58)]与传统开胸组[分别为350(200,600)ml、9.0(7.0,14.0)d、1.4%(1/74)、4.1%(3/7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774.672、U=1879.735、χ2=1.163、χ2=0.637,P值分别为0.086、0.267、0.281、0.425);而术侧胸壁感觉异常发生率传统开胸组为95.9%(71/74),显著高于单孔胸腔镜组的15.5%(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34,P<0.01)。随访5个月以上,传统开胸组总有效率为93.2%(69/74),单孔腔镜组的总有效率为94.8%(5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P=0.928)。结论: 与传统开胸相比,单孔胸腔镜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安全有效,且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其中对照组给予0.5μg/kg的瑞芬太尼,研究组则给予1.0μg/kg的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生理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术者操作时间、检查舒适度、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检查前及检查后两组患者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检查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检查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检查前明显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检查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检查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低血压、恶心呕吐以及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9.
蒋钰辉  申磊  戴希勇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280-1285
目的 探讨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武汉市肺科医院80例行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肺恶性肿瘤者23例(28.75%),感染性肺病者57例(71.25%)。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胸内残腔分为有残腔组(29例)和无残腔组(51例),比较两组相关因素的差异,分析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80例肺上叶切除者中术后发生胸内残腔者29例,发生率为36.25%。有残腔组患者发生全胸膜粘连者占72.41%(21/29),明显高于无残腔组[27.45%(1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19,P=0.001);有残腔组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1.85L者占60.00%(12/20),明显高于无残腔组[16.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0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全胸膜腔粘连者发生术后胸内残腔的风险是无全胸膜粘连者的7.00(1.66~29.46)倍;FEV1<1.85L者发生术后胸内残腔的风险是FEV1≥1.85L者的10.50(2.40~46.02)倍。术后有残腔组72h引流量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1380(1010,1635)ml,明显多于无残腔组患者的920(630,1150)ml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1.00,P<0.05);术后有残腔组拔管时间M(Q1,Q3)为15.0(11.5,25.0)d,明显较无残腔组[9.0(7.0,10.0)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5.50,P<0.05)。术后早期发生手术重大并发症者4例(5.00%),均为发生术后胸内残腔者;其中残腔感染3例,迟发性胸腔活动性出血1例。 结论 全胸膜腔粘连、FEV1<1.85L是导致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胸内残腔在术后早期可导致胸腔渗液增多和拔管时间延长,并可继发残腔感染和迟发性胸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颅内压检测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接受 ICP 检测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记录检测结果,分别制定治疗方案,统计疗效并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脱水剂使用时间、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内压检测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可有效指导制定及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