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军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基层军官心理健康是保障部队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军营、实现军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军正处在应对世界军事变革、实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发展形势.面对部队基层建设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股动脉损伤系股骨干骨折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正确修复,追踪观察是处理血管损伤的四大要素.本科自2001年7月~2007年8月收治股骨干骨折伴股动脉损伤12例,采用术中临时转流进行救治,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切开内固定,支架外固定及内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骨盆骨折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切开内固定,支架外固定及内外固定联合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创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切开内固定组、支架外固定组及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分别为78.0%,68.0%,94.0%;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切开内固定组、支架外固定组及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率分别为14.0%,10.0%,4.0%;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内固定及支架外固定治疗,内外固定联合术式可有效改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肢体正常功能,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是临床治疗骨盆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4枚与3枚空心钉内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8年11月,70例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采用4枚空心钉内固定(四钉组),35例采用3枚空心钉内固定(三钉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随访结果和影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3、4巨大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C3、4巨大椎间盘突出施行颈后路单开门减压,同时行颈前入路C3、4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观察脊髓继发损伤、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情况。[结果]16例患者随访平均6个月以上,均未出现脊髓继发损伤,术后脊髓功能明显改善,均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按Odom评分标准:非常满意8例(占50%),满意4例(占25%),基本满意4例(占25%),无不满意病例,总有效率100%,优良率75%。[结论]颈前后入路治疗C3、4巨大椎间盘突出只要严格的掌握手术的适应证,遵循手术的操作原则,可以避免喉头水肿、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提高减压及植骨融合率,并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因骨的再吸收造成椎间塌陷引起的继发神经功能损害。因此,该方法在治疗C3、4巨大椎间盘突出方面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八字"微创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54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7例采用"八字"微创切口内固定(微创组),27例采用传统跟骨"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70%(1/27),而传统组为29.63%(8/27),两组间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月以上,微创组完全负重行走时间为(45.22±7.05)d,传统组为(58.74±6.25)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AOFAS评分和足内-外翻ROM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微创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而微创组AOFAS评分均显著高传统组(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足内-外翻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字"微创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12月~2004年5月收治的24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配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平均随访2.8年。结果 24例无术中死亡,20例功能恢复满意(83.3%),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1例,术后复发4例(16.7%),术后5年内死亡4例(16.7%)。结论 积极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判断术中出血,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股骨干性标本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的形态、位置及大小,提出新的形态学分类,为临床重建ACL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7副已知性别成人股骨干性标本的ACL股骨止点进行解剖研究。测量ACL股骨附着点的面积、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L股骨止点面积:男(104.4±30.8)mm2,女(81.4±29.1)mm2,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CL股骨附着区形态中椭圆形49例,占36.6%,新月形39例,占29.1%;圆形20例,占14.9%;长条形17例占12.7%,不规则形9例,占6.6%。[结论]ACL股骨止点有椭圆形、新月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股骨止点面积有性别差异,重建ACL应结合股骨附着区的形态、位置、大小、性别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桡骨远端骨折34例患者(左侧14例,右侧20例),手术切开复位后,利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对桡骨远端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腕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1周,配合肢体静脉泵消肿治疗,术后1~2周逐渐适度行患肢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6~18个月)。根据Gartland Werley评分标准,优2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达94.12%。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法骨化醇胶丸、维生素D、阿伦膦酸钠等治疗10周;术后6个月行Har-ri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3.7%,对照组为81.8%,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 ~ 36个月,观察组无假体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及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折均愈合;对照组发生假体松动2例,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