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5月至2002年1月治疗的32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临床资料。结果 按Alonso-lej分型法,Ⅰa型、Ⅲ型、Ⅳa型各有30例(93.75%)、l例(3.12%)、l例(3.12%)。32例患者均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首次行囊肿外引流术1例,首次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上述病例术后随访8个月-10年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开腹大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肛肠外科行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腔镜组)与传统开腹大肠癌根治术(开腹手术组)治疗的大肠癌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管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数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3年生存率。使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IgA、IgG、IgM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种术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患者。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4/40),明显高于腔镜组的15%(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91.18%vs 88.89%)和3年(53.84%vs 51.72%)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IgA、IgG、IgM同术前相比均有降低,而CRP则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7天,IgA和IgG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术后第1天和第7天开腹组患者IgA和Ig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IgM明显低于腔镜组,CRP则明显高于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等明显优势,其短期生存率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亚儒  李超敏 《河北医药》2012,34(6):900-901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60%~70%为中低位直肠癌[1].随着直肠癌理论的进展及手术器械的改进,保肛手术成为直肠癌患者的首选.我们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对7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了保肛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贺志新  杨维桢  彭晓强  王亚儒 《河北医药》2008,30(11):1741-1741
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未完全阻断食管肌层、黏膜下的曲张静脉,所以术后再出血的机会仍存在,而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食管下段部分切除吻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6年6月,对4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施行了经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和用吻合器将食管下段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湿润生肌膏对肛瘘手术患者术后创面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与凡士林组;在术后不同时期分别提取3组患者的创面组织总RNA,通过Poly A Tract(r)mRNA Isolation System系统进行分离纯化后,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并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7、14、21d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1.72±4.33)%、(63.85±6.26)%、(95.51±2.79)%,与对照组及凡士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29例(90.63%),显效3例(9.37%),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凡士林组患者(P0.05);术后7d时,3组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阳性值最高,而观察组患者镜下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单核细胞等大量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阳性表达区域多于其他两组。结论在肛瘘术后应用湿润生肌膏治疗对创面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有影响,在创口愈合的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阳性表达可以促进修复细胞的迁移与增殖,加速创面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5岁。因发现左上腹壁肿块10天于2002年3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左上腹壁皮肤无红、肿,皮下可触及一6cm×5cm×6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质地硬,活动度差,境界清楚,无压痛。B超示:左上腹壁横纹肌肉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直肌外侧,皮下脂肪与腹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病理检查,肉眼见切面呈灰白色,质脆,组织致密;镜下见瘤细胞呈圆形、梭形及多边形,核分裂像多见,可见异形骨母细胞及肿瘤性骨样组织、骨组织和软骨组织。病理诊断:(左上腹壁)骨外骨母细胞性骨肉瘤。术后行全身核素骨扫描未见异常,遂辅助性直线加速…  相似文献   
8.
王亚儒 《甘肃医药》2022,41(4):338-339+34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游离直肠前壁层面对男性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游离直肠前壁沿邓氏筋膜后间隙分离至盆底)和对照组77例(游离直肠前壁沿邓氏筋膜前间隙,分离至精囊腺下方1.0cm倒“U”形切开该筋膜进入邓氏筋膜后间隙直至分离至盆底),观察两组术后患者排尿及性功能保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排尿及性功能保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游离直肠前壁沿邓氏筋膜后间隙分离至盆底对男性患者排尿及性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9年至2003年间共收治医源性直肠损伤9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2例、女7例,年龄80d~79岁。6例合并休克。直肠损伤的原因:妇产科清宫术2例;盆腔肿瘤切除术1例;卵巢肿瘤切除1例;灌肠2例(1例为游离结肠、结肠套叠至直肠,1例为直肠癌);内镜检查2例(1例为溃疡性结直肠炎,1例为直肠癌);直肠息肉切除1例。损伤发现时间:术中发现2例;术后10h内发现2例;术后10~18h发现5例。术前检查所见:2例直肠和阴道有粪便和鲜血流出;3例腹部X线摄片膈下有游离气体;2例B超检查盆腹腔有多量积液即确诊。直肠损伤部位:子宫后壁撕破,直肠…  相似文献   
10.
<正>环状痔是指痔核及部分直肠粘膜全部脱出于肛门外,包括环状内痔、环状混合痔。环状痔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外剥内扎术、分段结扎术或分段齿线结扎术、痔上粘膜环切术、内痔结扎术等。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我们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痔68例,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