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水平对妊娠糖尿病(GDM)发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基本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长海医院产科收治的1903例孕妇相关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建卡时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选取A组(低甲状腺素血症组,n=36)、B组[单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组,n=113)]和C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1539)孕妇,比较3组的GDM发病率、甲状腺功能及孕中期糖代谢相关指标。3组合并GDM的孕妇分别为9例(低甲状腺素血症合并GDM孕妇,D组)、32例(单纯TPOAb阳性合并GDM孕妇,E组)、367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DM孕妇,F组),比较D、E、F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基本情况的差异。结果 A、B、C 3组不同妊娠周期GDM发生率(早期:50.00% vs.25.00% vs.34.69%;中期:21.88% vs.28.71% vs.22.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A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高于C组[4.80%(4.60%,5.00%) vs.4.70%(4.40%,4.90%)],而B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C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枳术颗粒分离部位及其组合对脾虚模型小鼠胃肠激素含量的影响,优化枳术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用优化的工艺制备枳术颗粒的不同分离部位。7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多潘立酮组、枳实总黄酮组、枳实总生物碱组、枳实组、枳实白术组、枳术方组和枳术颗粒组。大黄水浸煎液灌胃制作小鼠脾虚模型,建模的同时给药,对照组则给予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十二指肠胃动素(motilin,MTL)和胃窦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GAS、十二指肠组织MTL含量降低,胃窦组织VIP含量升高。枳术颗粒不同分离部位均能不同程度调节脾虚小鼠胃肠激素水平,各部位合用与枳术颗粒效果相当。结论枳术颗粒分离部位合用能有效调节脾虚小鼠胃肠激素水平,优化后的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视盘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视盘毛细血管瘤患者11 例12眼。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一种或两种激光的联合治疗,包括传统激光(波长532 nm绿光或波长577 nm黄光)光凝及光动力学疗法(PDT),其中5眼采用传统激光直接光凝瘤体,4眼采用PDT治疗, 3眼采用PDT联合传统激光光凝。治疗1~7次,平均(3.3±2.1)次。随访时间2~132个月,平均(42.5±41.8)个月。激光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视力,间接检眼镜观察瘤体变化、视网膜下液、出血、前膜等情况。主要指标 视力、瘤体大小、视网膜下液、出血、前膜等。结果 11例12眼中,治疗前视力为指数/30cm~1.0,其中视力≥0.5者3眼,<0.5且≥0.1者5眼,<0.1者4眼;治疗后末次随访时视力为眼前手动~1.0,其中视力≥0.5者1眼,<0.5且≥0.1者7眼,<0.1者4眼。治疗后8眼瘤体萎缩机化,1眼瘤体无变化,3眼瘤体继续增长。8眼视网膜下液减少或完全吸收,3眼视网膜下液持续增加;5眼治疗后继发视网膜前膜,4眼继发黄斑区色素沉着。结论 适时采取单纯或多种激光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视盘毛细血管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低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治疗前后与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微视野计监测视网膜功能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3月4日至2011年7月28日就诊于北京同仁眼科医院接受低剂量光动力治疗(PDT)的CSC患者34例(34眼)。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价,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微视野计中心12度和固视稳定性评价。对两种检查方法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对治疗前后检查结果进行前后对照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BCVA与微视野视网膜敏感度相关性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检测。结果 治疗后12个月BCVA为(85.5±6.8)个字母,较治疗前的(78.1±6.9)个字母明显提高(t=78.05,P<0.01)。治疗后3个月微视野敏感性为(17.2±2.1)dB,较治疗前的(14.1±3.8)dB明显提高(t=19.28,P<0.01)。治疗后12个月OCT检测黄斑中心厚度为(239.2±21.0)μm,较治疗前的(432.7±142.5)μm明显减小(t=18.34,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BCVA的变化与微视野敏感度变化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Z=-1.191,P>0.05)。经线性相关检测,治疗前(r=0.5,P<0.05)、后(r=0.6,P<0.05)患眼BCVA结果与微视野平均敏感度相关,而OCT黄斑中心区厚度与微视野敏感度无相关性(r=0.01和0.002,P均>0.05)。结论 低剂量PDT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CSC患眼的BCVA、促进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吸收,改善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微视野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检查在辅助BCVA随访评价CSC患眼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变化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手术室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接收的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护理组、常规组(各5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精细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护理组血压正常率、心率正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手术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显著提升其护理质量,有效稳定其生命体征,并明显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中不同位置的高反射灶是否与视力预后相关,并观察抗VEGF治疗后OCT中高反射灶的变化情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糖尿病黄斑水肿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患者28例。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在基线及末次访视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OCT检查。采用Heidelberg Spectralis OCT获得通过中心凹的黄斑区OCT图像,计数所扫范围内97幅B扫描中视网膜各层和玻璃体腔所有高反射灶的数量。平均随访(4.96±1.37)个月。分析不同位置高反射灶数量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基线及末次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中心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各层高反射灶的数量、所扫玻璃体腔高反射灶数量与所扫玻璃体腔总面积的比值(RATIO)。结果 内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数量为(156.00±118.76)个,外层视网膜为(3.79±5.25)个,RATIO为0.05±0.06。28眼(100%)均能在内层视网膜见到高反射灶,17眼(60.71%)在外层视网膜可见高反射灶。末次随访视力与基线期外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的数量呈明显的负相关(r=-0.506, P=0.006),与RATIO也呈负相关(r=0.462, P=0.013),而与内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的数量不相关(r=-0.163, P=0.408)。经抗VEGF治疗后内层视网膜及外层视网膜中高反射灶的数量均明显减少,而RATIO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经抗VEGF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中,外层视网膜高反射灶的数量与视力预后呈明显负相关,而内层视网膜内高反射灶数量则与视力预后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硬性渗出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接受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并确诊为单眼或双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261人,440只眼,观察黄斑区硬性渗出累及的范围、程度,并分析其与视力的关系。结果FFA检查诊断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ackground diabeticretinopathy,BDR)Ⅱ期及Ⅲ期的440只眼中,黄斑区未见硬性渗出者152只眼(34.6%),可辨认出硬性渗出者272只眼(61.8%),16只眼因屈光间质不清而无法辨认(3.6%)。硬性渗出多累及黄斑区1~2个象限(约占40.4%),以颞侧受累多见。中心凹500μm以内无硬性渗出者约为63.9%,其视力>0.5者占50.6%,少量硬性渗出者约为27.6%,视力>0.5者占42.6%,大量硬性渗出者约为4%,视力>0.5者仅占22.9%(P=0.02)。在单眼发生了较严重的硬性渗出的患者中,88%的患者对侧眼硬性渗出程度较轻,双眼硬性渗出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硬性渗出是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眼底表现,具有中心凹颞侧多见,双眼严重程度不完全对称,严重硬性渗出发生率低等特点,其发生位置及严重程度与视力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的临床特点及多模影像学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2022年北京同仁医院PEVAC患者14例(14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指标彩色眼底像、FFA及OCTA的影像学特点;OCTA中不同部位包括中心凹处、中心凹旁、旁中心、2 mm直径范围的血流密度。结果 14例(14眼)中女性9例,平均年龄(63.21±6.69)岁。均为单眼发病。有糖尿病病史者2例,高血压病史者4例。彩色眼底照相可见7例红色点状病灶,9例黄白色硬性渗出,5例黄色点状病灶,1例伴有少许出血。FFA表现为拱环周瘤样高荧光稍渗漏;高荧光病灶平均(1.47±0.74)个;其中18个病灶位于拱环颞侧,4个位于拱环鼻侧;瘤样高荧光距离拱环中心的平均距离为(690.68±168.68)μm。OCT上类圆形病灶分布在视网膜内层,未破坏外界膜进入视网膜外层。8例行OCTA检测者中1例浅层视网膜血管层内探及血流信号,7例深层视网膜血管层探及血流信号。浅层及深层视网膜黄斑区不同部位血管密度,患眼及健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EVAC...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56例88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26例26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CAG)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20例20只眼,眼压(25.35±8.55)mmHg,倍频Q开关5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