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 4(PDCD4)对川崎病病人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4月。采集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川崎病病人血清,处理血管内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 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转染 PDCD4 siRNA,用川崎病血清培养,以 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 PDCD4表达水平。 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Caspase?3)、活化型 Caspase?9(C?Caspase?9)蛋白水平。结果川崎病病人血清处理后的血管内皮细胞中 PDCD4表达上调[mRNA:(1.00±0.01)比( 3.51±0.36);蛋白:(0.26±0.08)比(0.57±0.06)]。 PDCD4 siRNA可以下调川崎病病人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中 PDCD4表达水平[mRNA:(0.91±0.09)比( 0.41±0.06);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布拉氏酵母菌(亿活)联合更昔洛韦(GCV)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选择19例CMV染相关性UC患儿,年龄3个月~1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例,采用亿活(250 mg,口服,2次·d-1)联合GCV治疗;对照组7例,采用GCV治疗.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腹泻消失时间为(6.80±1.85)d,对照组腹泻消失时间为(9.10±1.96)d,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P<0.01).治疗组血便消失时间为(4.30±1.53)d,对照组血便消失时间为(7.20±1.68)d,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P<0.01).治疗4周,治疗组血CMV DNA转阴率为91.67%(11/12例),对照组转阴率为71.43%(5/7例),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P<0.01).二组治疗前后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GCV亿活治疗CMV感染相关性UC在改善腹泻、血便症状及血CMVDNA转阴率方面效果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微量低磅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95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早期微量低磅奶喂养(治疗组)52例和早期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43例两组。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继发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胆红素水平、继发感染率、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低磅奶喂养可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不增加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并可缩短达足量喂养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减轻胆红素水平、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蛋白(albumin,ALB)、胰石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PSP)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3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26例、严重脓毒症组105例、脓毒性休克组91例,另选取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分析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PCT、ALB及PSP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4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对照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PCT、PSP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8 d,322例患儿中死亡48例(14.91%),存活274例(85.09%)。严重脓毒症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CT和PSP水平高于存活组,ALB水平和PCIS评分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ALB、PSP及PCIS评分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ALB、PSP对脓毒症患儿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41、0.783、0.784,P<0.01),三项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7.5%、91.6%,预测价值较高(AUC=0.953,P<0.01)。 结论血清PCT、ABL、PSP水平对脓毒症患儿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较高,对预后的预测更加准确,临床可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清道夫受体163(sCD163)水平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血清HMGB1、sCD163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诊断价值,初步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儿科院住院治疗的76例首次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为研究组,其中轻度组23例、中度组31例和重度组22例,同期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幼儿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sCD163水平,采用离线潮气呼气检测FeNO浓度,Pearson法分析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FeNO浓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HMGB1、sCD163水平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927、8.442,P<0.001);随着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严重程度加重,血清HMGB1、sCD163水平及FeNO浓度均呈上升趋势(F=67.908、96.412、23.390,P<0.001);Pearson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FeNO浓度均呈正相关(r=0.674、0.680,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HMGB1、sCD163水平诊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95%CI:0.775~0.897)、0.863(95%CI:0.802~0.90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25(95%CI:0.870~0.968);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随访中患儿喘息次数均呈正相关(r=0.614、0.672,P<0.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HMGB1、sCD163水平与患儿FeNO浓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作为指示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潜在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