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接受减压术的完全性贝尔麻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的电生理观察,证实完全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不是完全变性,可能残存一部分传导阻滞的纤维。 方法:选择2005-03/06北京世纪坛医院面神经研究室收治的31例单侧完全性贝尔麻痹患者,平均病程97.3d,所有患者House-Braekmann分级(Ⅰ~Ⅵ级,评级越高,面神经麻痹程度越重)均为Ⅵ级,并接受了经乳突颞下人路面神经减压术。术前检测双侧降口角肌的动作电位和F波,比较振幅和时程,术后第7天复查,比较手术前后动作电位的参数变化,并评定House-Braekmann分级。 结果:3l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侧动作电位:术前26例检测到,术后均检测到,术后平均振幅较术前显著增高[(324.73&;#177;384.02),(94.48&;#177;88.15)μV,P〈0.01];术后平均时程较术前显著长[(11.64&;#177;7.86),(4.10&;#177;3.08)ms,P〈0.011。②F波:术前均未引出,术后3例(10%)引出。③术后7d内87%的患者(27例)出现运动恢复,22例患者达到House-Braekmann Ⅴ级,5例患者达到HouseBrackmann Ⅳ级。结论:①完全性面神经麻痹不等同于全部面神经纤维变性,大多数患者仍然残存着相当数量的传导阻滞的纤维,不能随便认定患者的面神经纤维100%变性。②F波消失的患者预后差,保守治疗无效,及时的面神经减压术能够有效解除传导阻滞,从而表现出术后早期的临床恢复过程。③术后早期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时,肌电图随意动作电位比F波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
耳蜗组织低温包埋切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耳蜗组织切片方法,以获得高质量的切片,满足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需要。方法取1天龄大鼠、成年豚鼠、成年小鼠耳蜗标本经蔗糖快速浸透,用离心管定向并用新型组织包埋剂Tissue—Tek(OCT)包埋,液氮中快速冷冻后在恒冷箱切片机中切片,然后分别做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结构。结果经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染色后组织切片形态结构完整,耳蜗基底膜平直,盖膜及前庭膜完整,毛细胞与支持细胞间结构完整,细胞核清晰。结论耳蜗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应选择低温包埋切片技术制作的切片。  相似文献   
3.
例1,男,73岁.因咽部异物感1年,吞咽困难1月来诊,伴咽痛,无声嘶及憋气,无咳嗽及咯血.查体见右颈中部有一3cm×2cm×2cm无痛性质硬包块.间接喉镜下见右梨状窝有菜花样肿物,累及梨状窝内壁、后壁及外壁.同侧杓状软骨肿胀,声带外展受限.纤维喉镜下见肿物侵犯环后区,食道钡餐示食道入口右侧软组织影,食道上段狭窄约2cm.CT示右侧梨状窝有不规则新生物,侵犯部分环后区和食道上段.肿物病检为高分化鳞癌,住院10d后行动脉内灌注化疗,化疗不久出现颈部肿胀,咽部疼痛,低热等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化疗2周后吞咽困难明显减轻,喉咽癌肿缩小,出院随访半年后因全身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4.
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观察住院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各种相关因素对治愈率的影响 ,将诸多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可能因素为高频型听力损失、重度耳聋、病程 2周以上者伴眩晕等。结论 :含上述突发性耳聋因素者 ,除常规治疗外 ,应加用针对性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正常鼓膜结构及其穿孔后的修复机制鼓膜分为三层 :外为上皮层 ,系与外耳道皮肤相连续的复层鳞状上皮 ;中间是固有层 ,即纤维组织层 ,分为浅层的放射状纤维和深层的环状纤维 ,含有成纤维细胞、血管和神经。放射状纤维从锤骨柄向周围放射 ,环状纤维近鼓膜边缘较丰富 ,中央较稀少 ,松弛部纤维层不及紧张部明显 ,纤维走行无规律 ;内为粘膜层 ,与鼓室粘膜相连续。鼓膜穿孔常继发于外伤、感染、鼓室置管术后等。尽管大多数穿孔在 2~ 6周内能够自行愈合 ,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涉及上皮增生、移行 ,成纤维细胞增生、炎症反应、纤维合成、新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面神经鼓索发出的位置和类型,为面神经减压手术和其它中耳乳突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10月在我科接受单侧面神经减压术的216名成年汉族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分析鼓索发出的位置和类型。 结果 鼓索以单根的形式由面神经干发出占69.0%(149例)。以双根的形式发出,占19.4%(42例)。以3根的形式发出,占3.2%(7例),鼓索的多个根最终都在面隐窝下方汇合成1根,进入鼓室。由于手术入路的关系,18例未见鼓索的发出点,占8.3%。单根鼓索按发出的部位:由茎乳孔区的锥形筋膜分出占55.0%(82例),由乳突段面神经干分出占43.0%(64例),由面神经锥段分出者占2%(3例)。 结论 鼓索由面神经乳突段发出的只占29%。22.6%的鼓索存在多根现象,本调查还发现2%的鼓索由面神经锥段发出的异常现象,都应该引起医生的重视,避免在手术中误伤,出现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医源性面神经损伤是中耳乳突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面神经椎曲段成为当前最容易受损伤的部位,这些案例中,部分患者存在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使得在乳突切除过程中,面神经位置高于水平半规管平面,我们通过活体解剖观察和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揭示汉族人群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的发生率,为更安全地开展耳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2005年4月-2011年4月在我科接受单侧面神经减压术的302名成年汉族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分析面神经椎段外凸畸形的情况。对比术前高分辨率CT检查,探讨CT在发现这种畸形的价值。 结果 14例患者术中发现有面神经椎曲段外凸畸形,占全部患者的4.6%。术前颞骨CT的轴位平扫只发现其中1例有这种畸形,而冠状位重建可以100%在术前诊断出这种畸形。 结论 汉族人群中面神经椎曲段外凸畸形并不罕见。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的冠状位重建能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这种畸形,应列为乳突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在乳突切除术中,以水平半规管平面作为安全解剖深度平面的这一传统技巧在汉族人群并不可靠,存在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因左鼻阻塞7月,加重2月来诊。见左中鼻道有息肉样肿物,遂以鼻息肉收入院。患者无粘脓涕、鼻出血及头痛。10年前、6年前和3月前3次在外院行左上颌造釉细胞瘤切除术(6年前手术时曾刮除左上颌窦内粘膜)。检查见左中鼻道有单个带蒂淡红色、表面...  相似文献   
9.
鼻窦炎患者术前治疗对减少鼻内窥镜手术中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金淑  彭洪  汪学勇  谢洪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6):1014-1014
鼻窦炎术中出血作为鼻内窥镜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它直接影响着手术质量及手术进程[1] 。近年来 ,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耳鼻喉科对鼻窦炎患者采取术前抗炎治疗 7~ 10d ,使鼻内窥镜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缩短了手术时间 ,提高了治疗效果。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 1997~ 2 0 0 0年度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 15 8例鼻窦炎患者 ,其中男 117例 ,女 41例 ,年龄 14~ 79岁 ,病程1~ 40年。分为术前治疗组 77例和未治组 81例 2组 ,诊断分型按照 1997海口诊断标准 ,其中治疗组 :Ⅰ型 1期 4例 ,2期 2例 ,3期 2例 ;Ⅱ型 1期 12例 ,2期 36例 ,3期 5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胚胎期的大鼠和新生大鼠耳蜗大上皮嵴形态上的变化。方法选取胚胎期14、16、18、20天和出生后当天、2、5、7、10、14天等10个时间段的大鼠耳蜗,分别进行冰冻切片和HE染色。结果毛细胞的分化成熟是从底回向顶回进行,顶回较底回有1~2天的延迟。大上皮嵴结构重排、细胞减少从腔侧开始,出生后2周左右当毛细胞分化成熟时消失。结论胚胎期14天前后是大上皮嵴形态演变的关键时期。大上皮嵴是耳蜗形态不成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