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肾病患者医疗费用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医疗改革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成年肾病患者2012—2017年门诊及住院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患者次均花费和人均花费的时间趋势,并探究医疗花费变化的原因。结果: 肾病患者年均花费在2012—2017年间出现较快上涨。门诊和住院的花费上涨由不同原因导致,其中门诊年均花费的上升来源于患者年均就诊次数的增加,而住院年均花费的上升来源于患者次均花费的增加。住院花费上涨贡献最大的类别为药品和耗材,其中药品类费用上涨贡献最大,2017年次均12 524元,占当年平均次均总花费的32.4%;耗材类次均9 215元,占比23.9%。结论: 门诊年均花费的上升主要来源于肾病患者年均就诊次数的增加,药物类和耗材类费用的增长是导致住院医疗总费用上升的主要因素。治疗类费用以及医疗服务费在总花费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可能需要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CAPD患者低白蛋白血症与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研究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是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是,低白蛋白血症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尚不明确。另外,无论正常人或透析患者脉压增加都标志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本研究旨在探讨低白蛋白血症是否是通过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心室肥厚(LVH)的现患率在透析患者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同一透析中心的190例患者,包括40例血液透析(HD)患者和150例腹膜透析(PD)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的指标诊断LVH。对左心室质量(LVM)分别用体表面积(BSA)和身高2.7进行标准化计算获得2种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BSA和LVMI-身高2.7)。结果:HD和PD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0±14)岁和(60±13)岁,透析龄的中位数分别为43个月和20个月。HD和PD患者中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降压药的使用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2种方法标化的LVMI比较均显示女性的LVH现患率高于男性(在HD患者中,使用BSA标化的LVMI来诊断LVH,男女比例分别为41.7和81.3,P<0.05;在PD患者中,使用BSA标化的LVMI来诊断LVH,男女比例分别为47.7和64.7,P<0.05;HD患者中,用身高2.7标化的LVMI来诊断LVH,男女比例分别为41.6和68.8,P=0.082;在PD患者中,用身高2.7标化的LVMI来诊断LVH,男女比例分别为52.3和74.1,P<0.01)。将患者按LVH的发生与否分为2组,发现2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用BSA标化的LVMI,HD患者中男女之间分别为为(126.1±38.7)g/m2和(136.0±48.1)g/m2,P<0.05;PD患者中,均数分别为(123.4±43.2)g/m2和(139.1±53.1)g/m2,P<0.05;用身高2.7标化的LVMI,HD患者中男女均数分别为(51.6±15.5)g/m2和(61.0±20.9)g/m2,PD患者中男女均数分别为(52.6±18.0)g/m2和(66.0±26.0)g/m2,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女性是LVH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用BSA标化的指数LVH为因变量时OR=2.48,95CI1.33~4.59;以身高2.7标化的指数LVH为因变量时OR=4.05,95CI1.96~8.38)。结论:透析患者LVH的现患率在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发生LVH的危险性比年龄和糖尿病匹配的男性高2.5~4倍。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病因。目前DKD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加强血压、血糖控制,减少蛋白尿,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终末期的肾脏替代治疗等。糖尿病肾脏疾病仍存在患病率高,缺乏有效延缓肾脏病进展手段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对DK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新型降糖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抑制剂以及针对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药物,为DKD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从DKD的病理及发病机制出发,重点综述了DKD的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外露在贫血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67例临床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荧光标记的AnnexinV方法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PS外露水平,并分析其与贫血的关系。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红细胞PS外露水平是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Hazardsratio=-0.421,P<0.05)。偏相关分析提示红细胞PS外露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601,P<0.05)(控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因素)。结论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露增加是腹膜透析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露水平越高,患者越容易出现贫血。  相似文献   
6.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与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肾性贫血目前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替代和补充铁剂2个方面,临床上存在贫血患病率高、达标率低等问题。近年来,新兴的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制剂以及针对肾性贫血发病机制新靶点的治疗手段不断用于临床,为肾性贫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从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出发,综述了肾性贫血的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庄震  朱宁  王颖涛  毕书红  汪涛  郑丹侠 《临床荟萃》2009,24(21):1881-1883
高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合并症,是导致该类患者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大多研究报道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50%~80%,而法国Tassin中心报道,采用长程透析仅5%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这说明高血压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控制情况存在较大不同,我国目前还缺少相关的大样本研究。本研究调查了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现状,并探讨影响血压的各种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