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类型红细胞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差异。方法2011年至2012年在本院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64例,输注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756人次,同期住院非地贫病人1287例,输注悬浮红细胞1506人次,比较两组FNHTR发生率。结果洗涤红细胞或滤除白细胞红细胞输注FNHTR发生率为1.32‰,红细胞悬液输注FNHTR发生率为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P〈0.05)。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应输注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降低FNHTR发生率,为长期配血及以后骨髓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复人工授精失败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对53周期反复人工授精失败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的155周期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者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完全受精失败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较高的完全受精失败率,较低的正常受精率,但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较高。结论反复人工授精失败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良好,通过早期补救胚胎移植可降低其完全不受精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临床控制新生儿外周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方法.方法 选择无发热及感染新生儿留置外周静脉导管496例,培训相同操作和封管方法,观察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是否输入刺激性液体的影响,以及留置时间≥96 h的细菌培养情况,探讨安全有效留置的部位和留置时间.结果 新生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不受输入液体刺激性影响(P>0.05);足月儿留置时间>早产儿(P< 0.001);新生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受穿刺部位影响,两两比较:腋静脉留置时间>大隐静脉(P< 0.000 1)>贵要静脉和桡静脉(P<0.000 1)>头皮静脉及手足背静脉(P<0.000 1);贵要静脉、桡静脉和头皮静脉、手足背静脉留置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护理干预,新生儿外周静脉导管输入液体刺激性不影响留置时间,足月儿比早产儿保留时间更长,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导管选择腋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其次是大隐静脉,贵要、桡、手足背、头皮静脉留置时长无明显差异;无菌操作,定时观察,按需更换敷贴,新生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超过96 h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开始抚触干预到纠正胎龄1岁,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育儿指导,观察组增加抚触1次/d至纠正胎龄1岁,观察比较两组体格发育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上臂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抚触对各个年龄阶段体格指标的影响有不均衡性。结论抚触对早产儿纠正胎龄1岁以内的各项体格指标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惠珊  赖海燕  黄春平 《海南医学》2012,23(14):130-131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科日渐广泛使用,为治疗抢救提供静脉通路,但作为血管内异物增加了小儿感染的机会,应权衡留置针适应证,规范洗手,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静脉,加强技术训练,配备足够人员,更新固定方法,评估留置情况,进行全程健康宣教,预防小儿留置针感染.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各种不良刺激影响健康成长,如何利用其早期神经系统可塑性强的时机进行干预,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抚触对早产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降低G-6-PD缺陷病发病率的作用及其经济效益.方法 对G-6-PD缺陷病新生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随访,观察溶血性贫血发病情况;调查本院儿科收治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组患儿溶血性贫血发病情况.结果 随访健康教育组患儿162例,发病率0.6%,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组患儿71例,发病率73.2%;4年内健康教育组人均支出29元,未进行健康教育组人均支出1894元.结论 G-6-PD缺陷病是本地区的常见病,健康教育对降低其发病率、节约医疗费用支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疱疮为大疱性皮肤病的一种,是累及皮肤和黏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大疱性疾病,其疱壁薄、易破溃,破溃后易起皮肤感染。天疱疮好发于中老年,好发部位为口腔,躯干,重者可遍布全身。大部分病人皮损多见于头面和躯干,主要的治疗是给予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