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1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针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阿司匹林、甘油果糖氯化钠的用药调整方案开展药学监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临床药师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监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收集我院2007~2010年报告的105例严重ADR/ADE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严重ADR/ADE例/次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占37.09%;静脉给药方式的有82例,占78.09%.  相似文献   
3.
刺梨SOD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刺梨 SOD口服液的制备和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将刺梨原汁与苍术煎煮液混合调配;通过检测 SOD活力控制质量,并据此考察稳定性; 对34例失眠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样品放置18mo未见显著质量改变;治疗失眠有效率为88.2%。结论:本制剂具安全、稳定、疗效确切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现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 抽取2011年4-6月出院的3种单病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病历共121份121例患者,并对手术前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1例3种单病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6.36%(44/12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超过24h者27例,占22.31%(27/12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8种,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使用最多,占58.70%(27/46).结论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监督管理,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探索日益向难以直观的渺观、微观、宇观等领域迈进的今天,理论解释框架作用日益显现.本研究基于东西方思维模式与方法论的比较,从物质的根本特性出发,运用现代科研成果,在对天人寒热合一生态幅穷源尽委的阐释中,揭示了气体与人体关联的客观实在性,证实了中医科学内涵的本质特征,指出了当下“科学”定义的历史局限性,论证了钱学森关于“中医是人体医学方向”之论断的正确性,显示了提高中医卫生资源在医疗结构中所占比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世界性难题、提高健康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探索日益向难以直观的渺观、微观、宇观等领域迈进的今天,理论解释框架作用日益显现。本研究基于东西方思维模式与方法论的比较,从物质的根本特性出发,运用现代科研成果,在对天人寒热合一生态幅穷源尽委的阐释中,揭示了气体与人体关联的客观实在性,证实了中医科学内涵的本质特征,指出了当下"科学"定义的历史局限性,论证了钱学森关于"中医是人体医学方向"之论断的正确性,显示了提高中医卫生资源在医疗结构中所占比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世界性难题、提高健康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余姚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春琳  徐倩 《安徽医药》2007,11(7):667-668
目的 了解余姚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13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137例药物不良反应涉及58个药品品种,其中抗菌药物103例,占75.18%;严重药物不良反应12例占8.76%;累及的皮肤系统损害有48例,占34.04%.结论 医院应当重视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分线使用抗菌药物,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防范工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重复发生,促进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303例地高辛血浆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高辛为中速强心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但其治疗指数低,治疗窗狭窄,毒付作用大,药动学及药效学个体差异大,常规剂量亦可导致中毒或达不到疗效,因此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已作为调整给药方案,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及预防中毒的有效手段。作自2003年8月至2005年6月对303例患血浆地高辛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