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ٴ���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众所周知,输血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能正确使用,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但是,由于输血存在引起急性或延迟性不良反应以及传播疾病的危险,应用不恰当可威胁生命安全。WHO及国家卫生部已将输血安全列为重要工作之一。临床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应承担推动临床合理用血的主要责任。然而,仍有一些外科医生对临床输血重视不够,其观念上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将对此问题做一分析,并对外科医生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职责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BMMSCs移植组、培养液注射组(开胸后在梗死区周围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体外分离纯化、扩增BMMSCs,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标记。BMMSCs移植组于造模后1周经心肌直接注射MSCs,培养液注射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细胞培养液。造模后4周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造模后4周,与培养液注射组比较,BMMSCs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降低(P均<0.05);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5);BMMSCs移植组大鼠梗死心肌中可见DAPI标记阳性细胞;与培养液注射组比较,BMMSCs移植组可以显著减少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 BMMSCs移植能够提高AMI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杨文奇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289-5290
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学异常,病因有数十种之多。可以是血液系统本身疾病引起,也可以是非造血系统疾病出现血液系统的异常表现。有的患者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引起漏诊或误诊。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作为查找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病因的主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造口旁疝的病因、修补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腹壁造口旁疝64例,手术治疗24例,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行Onlay修补术5例,复发1例,复发率20%.行Sublay修补术12例,复发2例,复发率16.66%;出现皮下积液、切口感染3例.行IPOM修补术7例,复发1例,复发率14.28%;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症状1例,出现肠漏1例.三组手术方式相比,IPOM及Sublay修补术造口复发率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462,P=1.000).预防性使用补片病例无一例发生造口旁疝,造口旁疝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χ2=1.533,P=0.539).结论 造口旁疝发病率较高,修补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至今仍无统一的修补标准.预防性放置补片可有效的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Child消化道重建方式(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及胰肠Roux-en-Y式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置胰管支撑引流)与传统的Child术式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远期生存率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间我院施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患者采用改良的Child术式,46例采用传统的Child术式。结果改良组和传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分别为25例和20例(38.5%和43.5%,P=0.135),其中改良组在胰瘘(P=0.024)和胃排空障碍(P=0.029)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胆瘘、腹腔感染、腹腔出血、肺内感染、围手术期死亡、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比较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生存曲线显示,改良组生存率比传统组高(P=0.038)。结论改良Child消化道重建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但对其他并发症的影响与传统的Child术式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胆管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metalloproteinase 9,MMP 9)在胆管癌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胆管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S P法 )对 5 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管癌及 10例经手术切除的正常胆管壁标本进行MMP 9蛋白检测。结果  (1)MMP 9表达在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胆管上皮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84 6 % (4 4 /5 2 )、2 2 6 % (7/31)和 0 %(0 /10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在 5 2例胆管癌组织中 ,MMP 9表达分别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浸润和转移及手术方式有关 (P <0 0 5 ) ,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 (P >0 0 5 )。 (3)MMP 9表达阳性患者一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 (P <0 0 1)。结论 MMP 9表达与胆管癌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检测MMP 9的表达有助于对胆管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随机均分为糖尿病Ⅰ组(不伴胃轻瘫)、糖尿病Ⅱ组(伴胃轻瘫)和健康志愿者20例,用13C呼气试验(13C-UBT)法检测HP感染情况,计算各组感染率,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做组间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为60%,与正常人群感染率(4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型糖尿病伴胃轻瘫患者HP感染率为77.8%,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及糖尿病不伴胃轻瘫患者.结论:HP感染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的诊治方法及术中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 2 0年我院手术处理的 2 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 8例病人中一期先行胆道手术者 2 0例 ;一期先行门脉高压症手术 3例 ;同时行胆道及门脉高压手术 5例。结果显示ChildA级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ChildB、C级病例。结论 掌握好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病人的手术适应证至关重要 ,而对其适应证的掌握主要是对病人术中术后危险因素的正确估计 ,强调“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胆囊切除术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胆囊切除术中漏诊也屡见不鲜。我们报告近 5年来所遇到的 5例典型的胆囊切除术中漏诊病例 ,旨在引起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临床资料例 1,男 ,3 2岁 ,上腹部疼痛约 1d ,B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 ,外院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结石 ,急诊行胆囊切除术 ,手术顺利 ,未置引流。术后 12~ 2 4h病人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腹胀、无尿、HR160次 /分 ,经会诊考虑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腹穿抽出血性腹水 ,腹水淀粉酶明显增高 ,给予局麻下放置腹腔引流管并行腹腔灌洗 ,同时禁食、腹腔减压、应用善宁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