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多由高处坠落、重物砸伤、交通事故等原因所致。为观察传统手法复位在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本文对传统手法复位结合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与单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参考文献[2]中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1)外伤史:有明确的高处坠落、重物压伤、车祸等外伤史。(2)症状与体征:腰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单纯股骨骨折大鼠肌内注射骨折合并脑外伤大鼠血清(“促骨折愈合血清”)后的放射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以确定该血清是否具备有加速骨折愈合作用。方法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3月,制备骨折合并脑外伤模型 SD大鼠 20只经腹主动脉采血,并分期制备治疗血清;选取 20只健康大鼠提取阴性对照血清,全部加标记并冷藏。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每组 32只,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 96只大鼠均为股骨中段骨折。肌内注射治疗血清用于实验组,肌内注射阴性对照血清用于对照组,空白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并于术后第 1周、 2周、 3周、 4周各处死 8只大鼠,利用放射分析比较三组骨折的愈合情况: X射线照射、双能 X线骨密度测量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 X线结果提示实验组骨折愈合进程较对照组、空白组明显加快。测量骨痂体积发现:术后第 2周,实验组骨痂体积( 30.44±2.33)mm3,对照组骨痂体积( 22.68±1.95)mm3,空白组骨痂体积( 21.66±2.35)mm3对照组和空白组骨痂体积明显小于实验组( P=0.000);术后第 3周,实验组骨痂体积( 26.46± 1.58)mm3对照组骨痂体积( 27.2,9±1.66)mm3空白组骨痂体积( 26.79±2.02)mm3三组骨痂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669)mm3;术,后 4周,实验组骨痂体积( 22.15±1.,66)mm3对照组骨痂体积( 29.99±1.3,2)mm3空白组骨痂体积( 29.23±1.29)mm3,对照组及空白组骨痂体积明显大于实验组( P=0.000)。术,后第 1周,实验组骨密度(0.128±0.1,23)mg/cm3对照组骨密度(0.222± 0.121)mg/cm3,空白组骨密度( 0.217±0.103)mg/cm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82);术后第 2周,实验,组骨密度( 0.266±0.100)mg/cm3对照组骨密度( 0.208±0.142)mg/cm3空白组骨密度( 0.206±0.302)mg/cm3;术后第 3周,实验组骨密度( 0.218± 0.007)mg/cm3,对照组骨密度( 0.200±0.012)mg/cm3,空白组骨密度( 0.189±0.069)mg/cm3;术后第 4周,实验组骨密度( 0.225±0.009)mg/cm3对照组骨密度( 0.190±0.100)mg/cm3空白组骨密度( 0.202±0.100)mg/cm3;对照组、空白组骨密度第 2周起均低于实验组(P<0.05,)。骨形态学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空白组更早形成骨痂,更早出现板层骨,更早进入塑形期。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大鼠的血清对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促骨折愈合血清”应用临床治疗骨科疾患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超微粉碎“消痹止痛散”穴位热敷加贴敷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为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涂抹治疗,治疗组给予经超微粉碎“消痹止痛散”穴位热敷加贴敷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疼痛程度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1.91±0.74 vs. 2.5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超微粉碎“消痹止痛散”穴位热敷加贴敷显著提高了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临床症状,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加臭氧融盘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2例颈性眩晕患者在C型臂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到椎间隙靶点,用双极射频仪对靶点加热消融,治疗180s,再结合臭氧注射消融,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对眩晕及伴随症状进行临床疗效综合评估。结果192例患者共368个椎问盘均穿刺成功。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192例患者术后1周及1、3、6、12、24个月,患者的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1.67%、56.25%.、81.25%、81.25%、79.17%、87.50%。术后1周及3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而术后3、6、12、24月的优良率基本相近。结论射频消融、臭氧溶核联合应用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脊髓康”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脊髓康”(JSK)含药血清;分离、培养原代NSCs;对NSCs进行鉴定;在胎牛血清(FBS)诱导NSCs分化后,加入不同剂量的JSK含药血清干预其分化,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选取抗β3-微管蛋白(βⅢ-Tubulin)抗体、抗兔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对NSCs进行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其分化情况,并与不加含药血清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在荧光显微镜下,对不同视野βIII-Tubulin、GFAP的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并算出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并进行荧光定量。结果:培养的神经球均表打巢蛋(Nestin);JSK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βIII-Tubulin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JSK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GFAP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均低于空白组(P<0.05),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复方JSK促进NSCs向βIII-Tubulin阳性细胞方向分化,为中医药治疗SCI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