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核因子-!B(NF-!B)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kg。B组: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C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0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8 h和24 h处死8只大鼠,采血测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C(P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大鼠处死时分别取胰头组织3份,一份组织HE染色,行光镜检查,按Kusske的方法,对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分别评分;一份制成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另一份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的表达。每组另外8只大鼠观察3 d内存活情况,计算3 d成活率。结果:各组大鼠3 d内的生存率为正常对照组100%(8/8),A组0%(0/8),B组12.5%(1/8),C组50%(4/8),C组的3 d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B组(P<0.05)。透射电镜检查示C组中分泌颗粒较少,其包膜完整、内质网轻度肿胀、线粒体清晰,未见大片坏死。SAP大鼠体内淀粉酶、脂肪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OD和P-VC降低,胰腺组织中NF-!B活化阳性胰腺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低于A、B组(P<0.05),SOD和P-VC水平高于A、B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A、B组(P<0.05),胰腺组织NF-!B活化水平低于A、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Vit C有助于及时提高SAP大鼠的P-VC、E-SOD水平,降低体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Vit C抑制SAP大鼠体内NF-!B活化、在整体水平上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助于机体免受自由基和过量细胞因子的损伤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3年开展腹腔镜手术来 ,共完成 30 0 0余例 ,手术类型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引流术、腹腔镜前后径路肾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手助肾切除术、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等 ,绝大多数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除手术之外 ,面临的问题就是标本的取出 ,直接从穿刺孔取出可能因标本破损导致切口感染 ,而且可能引起异物残留 ;买进口标本袋取标本 ,价格昂贵。我院在实践过程中 ,以消毒安全套作标本袋取各种小于 5cm的标本 ,价廉物美 ,操作方便 ,也减少了切口感染的机会。1 临床资料回顾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子发生相关基因22( SPATA22)基因的7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NOA )的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68例已生育的男性(对照组)和361例 NOA 患者(病例组),应用 Sequenom MassArray 质谱阵列技术检测对照组和病例组 SPATA22基因7个标签SNPs的基因型。应用 Plink 1.07软件及 Haploview 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 SPATA22基因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 MAF)基因型及单体型的差异。结果 SPATA22基因7个标签SNPs的MAF、基因型及单体型在对照组与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SPATA22基因7个标签SNPs 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男性NOA的易感性可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12例胃癌细胞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Ca~(2+)—ATPase),5~1—核苷酸酶(5NPase)及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ase)进行了超微结构水平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胃管状腺癌细胞腔缘微绒毛丰富,Mg~(2+)—ATPase、Ca~(2+)—ATPase及5NPase定位于微绒毛表面,反应明显,提示其功能代谢具有极性分布特点。粘液腺癌细胞出、入胞现象活跃,Mg~(2+)—ATPase、Ca~(2+)—ATPase及CMPase反应明显,认为与其粘液的大量分泌,营养物质的摄取与加工以及逃避免疫细胞的杀伤机制有关。低分化腺癌上述酶大都无反应或反应微弱。作者认为胃癌细胞的酶活性及其分布与其分化程度及功能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鼠红细胞(ME)玫瑰花结形成是一小部分B淋巴细胞的专有特征。最早的报道就指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病人循环血中M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MErfc)的数量明显增加,而在Bruton型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病人MErfc则减少,这种病例用膜免疫球蛋白(MIg)染色也不能检测出这类B细胞。此后,ME花结形成被用来协助CLL的诊断和广泛用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近来,这些研究又推广应用于其它疾病,其中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尽管和正常人一样,病人MErfc的检查结果差异很大,但本文报告的实例表明,ME玫  相似文献   
6.
5-氟尿嘧啶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5FU缓释剂瘤内注射对裸鼠胰腺癌肿瘤细胞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PC3,以2×106个细胞分别接种于70只裸鼠。4周后挑选肿瘤大小一致的裸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即静脉NS对照组、5FU静注组(10mg/kg)、基质植入组、5FU缓释剂(4mg/kg)植入组及5FU缓释剂(1mg/kg)植入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内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生长速度;观察组织学变化和细胞分裂指数;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指数(AI)。结果: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减慢(P<0.05),最终瘤重小于其他各组(P<0.05);细胞分裂指数亦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肿瘤组织中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厚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荷瘤裸鼠的bcl2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肿瘤细胞的AI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5FU缓释剂瘤内注射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癌瘤体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药物在肿瘤组织中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厚等因素有关,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15例人体正常胃粘膜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焦磷酸硫胺素酶(TPPase)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进行了超微结构水平的研究,并与光镜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无AlP反应;AcP仅见于主细胞的胞溶酶体及分泌溶酶体内;TPPase定位于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及主细胞高尔基体反面第1~3层膜囊、GERL及少数内质网中;G6Pase和CCO见于所有胃粘膜上皮细胞内,但G6Pase反应以主细胞显著,CCO反应以壁细胞显著,与其细胞功能相一致。作者认为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能更真实地反映出细胞的功能活动和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8.
吴洵民  杜卫东 《浙江医学》2010,32(11):1694-169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主要在脾脏)中被破坏,而发生血小板减少,由此引起皮肤、黏膜和其它部位出血,甚至可危及生命。笔者近年来采用经腹腔镜行脾切除术治疗ITP,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Ⅲ型胶原在纤维化中的意义,本工作应用核酸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人体慢性肝病和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早期)肝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不同阶段的表达产物(前胶原mRNA、前胶原端肽和胶原蛋白)作定性、定量和定位检测,同时对Ⅰ型胶原作相应观察,兼以结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分别作为贮脂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标记。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早期和活动期主要是Ⅲ型胶原合成增多,并证明间质细胞特别是炎症活动区窦旁贮脂细胞及其相关细胞是肝纤维化时主要的胶原生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治疗组54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额颞马蹄形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为16.67%,Jennet V级治愈率为57.41%;对照组病死率为35.48%,Jennet V级治愈率为3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明显降低颅内高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