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回顾4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后好转41例,死亡7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脏骤停1例,室颤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致阿斯综合征1例。经随访,合并糖尿病患者2例出现再梗死,1例因急性左心力衰竭于1个月内死亡。结论加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原因,以提高警惕性。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才  吉世军 《中原医刊》2003,30(17):24-25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10 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 4 4例 )和治疗组 ( 5 8)。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葛根素 ( 4 0mg/d)。在治疗前和治疗 15天内分别对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电图变化作记录。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 81.8% ( P <0 .0 5 ) ,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 91.4%和 79.5 % ( P <0 .0 5 )。结论 :葛根素可显著的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放疗后生存率的关系,探讨血清白蛋白能否作为预测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放疗后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方法对资料完整的600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血清白蛋白水平在Ⅰ期与Ⅲ、Ⅳa期,Ⅱ期与Ⅳa期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12、0.006及0.021),其余各期间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放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肿瘤TNM分期是与鼻咽癌放疗后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随肿瘤分期进展,血清白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r=-0.126,P=0.018);并且白蛋白水平是改善预后的明确因素。结论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能作为预测鼻咽癌放疗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琥珀酸关托洛尔缓释片和地尔硫卓缓释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的降压及减少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68例轻、中度高血压病合并SMI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组)和地尔硫卓缓释胶囊(地尔硫卓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心率、坐位血压、48h动态心电图(AECG)中心肌缺血的情况。结果服药8周后倍他乐克组和地尔硫卓组心率分别下降10.9次/min和8.8次/min,坐位血压分别平均下降25.9/19.2mmHg(1minHg=0.133kPa)和27.8/20.5mmHg,48h AECG示倍他乐克组和地尔硫卓组缺血次数分34减少59.9%和86.3%,缺血时间分别减少44.8%和84.9%,缺血时间减少程度两组一间比较,P〈0.01。倍他乐克组和地尔硫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34为5.9%和8.8%。结论倍他乐克和地尔硫卓均具有较好地降压和减慢心率作用,但地尔硫卓减少心肌缺血的作用优于倍他乐克。  相似文献   
6.
肌氨肽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密切关系 ,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可预防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一般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抗凝剂 ,但亦有部分病人控制不理想 ,在条件好的医院可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 ,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 ,但对基层医院使用药物治疗还是常用的手段。笔者应用肌氨肽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 2例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收入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98例 ,符合 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160mg,口服,1次/d,连用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能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联合潘南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一组应用丹参酮Ⅱa联合潘南金(治疗组),另一组常规应用药物(对照组),比较治疗10d后对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治疗10d后,治疗组心功能明显升高,QTd明显缩短,HRV的幅度亦明显提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潘南金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缩短QTd、HRV提高,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猝死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倍他乐克片和卡维地洛片治疗高血压并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降压、减少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6 5例患者被随机分成 2组 ,分别服用倍他乐克片 (倍他乐克组 )和卡维地洛片 (卡维地洛组 )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8周后对心率、坐位血压、4 8h动态心电图中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 两组心率、坐位血压、缺血次数及缺血时间均明显下降 (P <0 .0 5 )。血压下降两组间比较卡维地洛组优于倍他乐克组 (P <0 .0 5 ) ,心率、缺血次数和缺血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倍他乐克和卡维地洛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但卡维地洛优于倍他乐克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作特点。方法:4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成有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可发现的器质性心脏病2例,共进行45次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房颤发作前30min和1min的窦性心室率,以及诱发和不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的配对间期(PP′)和早搏指数(PI)。结果:随机抽取53例次的阵发性房颤样本。房颤发作前30min和1min的平均窦性心室率改变不显著。但14例次(33%)和15例次(36%)房颤发作前1min的窦性心室率<60次/min,与53个不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相比。48个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的PP′间期和PI均显著缩短(P<0.001)。有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2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显著性。结论:短配对间期的房性早搏是阵发性房颤的独立诱发因素,部分患者的房颤发作与心动过缓有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可能预防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