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探讨炎症标记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ACS组12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亚组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76例,选择稳定性心绞痛66例作对照组。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热沉淀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及FIB。结果ACS组CRP高于SAP组[(18.82±17.32)mg/Lvs(1.96±0.88)mg/L,P〈0.05],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28.74±23.19)mg/Lvs(11.03±10.17)mg/L、(1.96±0.88)mg/L,P〈0.011,UAP亚组高于SAP组[(11.03±10.17)mg/Lvs(1.96±0.88)mg/L,P〈0.05]。ACS组FIB高于SAP组[(3.55±1.33)g/Lvs(2.46±2.77)g/L,P〈0.051,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3.98±1.46)g/Lvs(3.23±1.02)g/L、(2.46±2.77)g/L,P〈0.011,UAP亚组高于SAP组[(3.23±1.02)g/Lvs(2.46±2.77)g/L,P〈0.05]。结论炎症参与了ACS患者的发病过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和FIB水平增高可作为ACS的危险信号,同时也可以作为CHD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生化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爱通立)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4例采用爱通力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护理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与有效护理后,患者脑缺血时间明显缩短,最大限度恢复了脑正常功能;其中治愈78例,显效16例,好转6例,有4例溶栓过程中有出血倾向而停药.结论 加强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可有效救治患者濒临死亡的脑组织,从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去除心房颤动诱发因素,及时观察、正确处理并发症。方法对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进行仔细的病情观察、提出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结果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对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12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选用达美康、美迪康控制血糖水平,并根据病情选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配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中药(处方:熟地黄、黄芪、山药、生地黄、玄参、泽泻、桃仁、赤芍、大黄、丹参、甘草)。观察治疗后6-12月患者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VEGF)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提高比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EGF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疗效。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减少和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严重视力损害和致盲。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急症病情严重 ,致残或致死率高 ,及时有效地治疗可以减少对心脑血管的损害 ,降低脑出血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进一步探讨高血压急症患者在院前及急诊时方便、有效、安全的降压治疗 ,我们于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8月应用开搏通舌下含服与乌拉地尔静脉注射 (静注 )治疗高血压急症 9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情况 :90例患者中男 5 8例 ,女32例 ;年龄 35~ 6 6岁 ,平均 (5 8.1± 1.6 )岁 ;4 9例为首发高血压病 ,4 1例为病史 2~ 2 0年、病情剧烈变化的高血压患者 ;诱因为自行停服降压药、精神创伤以及过度劳累等。…  相似文献   
6.
李宁榕  吴素华  黄琦 《河北医学》2004,10(6):489-491
目的 :通过观察C -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 ,探讨炎症标记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 10 2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亚组 34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亚组 6 8例 ,选择稳定性心绞痛 (SAP) 4 4例作对照组。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热沉淀比浊法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及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ACS组CRP高于SAP组 (19.2 3± 18.2 6mg/Lvs 1.72± 0 .82mg/L ,P <0 .0 5 ) ,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2 6 .34± 2 5 .38mg/Lvs 12 .0 7± 10 .85mg/L、1.72± 0 .82mg/L ,P <0 .0 1) ,UAP亚组高于SAP组 (12 .0 7±10 .85mg/Lvs 1.72± 0 .82mg/L ,P <0 .0 5 )。ACS组FIB高于SAP组 (3.5 3± 1.2 9g/Lvs 2 .2 4± 4 .81g/L ,P<0 .0 5 ) ,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 (3.87± 1.5 0g/Lvs 3.4 7± 1.0 8g/L、2 .2 4± 4 .81g/L ,P<0 .0 1) ,UAP亚组高于SAP组 (3.4 7± 1.0 8g/L、2 .2 4± 4 .81g/L ,P <0 .0 5 )。结论 :炎症参与了ACS患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CRP和FIB水平增高 ,二者均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伴随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  2 94例 AMI分为RBBB组和非 RBBB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梗死部位、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水平、心功能状态、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  RBBB组血清 CK、CK- MB平均峰值为 (2 2 82 .0± 6 74.3) u/ L、(2 5 2 .6±137.3) u/ L ,明显高于非 RBBB组的 (192 0 .4± 5 6 9.2 ) u/ L、(114.8± 5 6 .7) u/ L (P<0 .0 0 5和 P<0 .0 1)。 RBBB组killip平均级别为 2 .33± 0 .5 4级 ,非 RBBB组为 1.46± 0 .6 3级 (P<0 .0 5 ) ,RBBB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 (5 3.2± 9.6 m m )大于非 RBBB组 (4 5 .8± 8.2 m m,P<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 [(4 8.9± 7.6 ) %]小于非 RBBB组 [(6 7.0± 3.7) %,P<0 .0 1]。 RBBB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高于非 RBBB组 (分别为 70 .8%和 39.0 %,P<0 .0 1;43.8%和 14.6 %,P<0 .0 1)。结论  AMI并 RBBB患者梗死面积大 ,严重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冠心病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冠心病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TMZ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心功能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45.0%)和总有效率(92.5%)均较对照组(25.0%和67.5%)显著提高(P〈0.01),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心排血量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TMZ有改善左心功能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是辅助治疗CHF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我院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124例患者,在原有抗心力衰竭的治疗基础上,随机选择56例联合应用常规剂量辅酶Q10。结果表明,联合辅酶Q10治疗比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有显著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7...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行肠外营养与同时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食管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接术中是否留置鼻肠管分成A、B两组,每组45例,A组术后单纯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同时行静脉肠外营养,B组除留置胃管外,同时留置鼻肠管从术后第一天开始行肠内营养,监测术前和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浆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观察并比较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等。结果术后7d和14dB组Hb、PA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胃肠道功能恢复要早,住院时间缩短。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在肠外营养的同时留置鼻肠管早期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留置胃管减压予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