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是肝移植术后不容忽视的并发症之一。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弥漫性脑病、癫、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运动失常等。本文就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Wistar-SD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携带CD40L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的MSCs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后生存情况、血糖变化和移植物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移植物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以及移植大鼠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 (1)糖尿病大鼠血糖平均在移植后2天恢复正常,对照组血糖平均在移植后7天升高,单纯MSCs组和转染MSCs组血糖分别在20天和47天升高。(2)对照组、单纯MSCs组和转染MSCs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9±3.2)d、(25±5.3)d和(53±7.5) d,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F =5.362, P < 0.05);移植糖尿病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4±6.8)d、(51±7.9)d、(95±12.7)d,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 =6.821, P < 0.05)。(3)对照组在胰岛移植后7d内,IL-2和TNF-α的水平均急剧上升,显著高于移植前水平(P < 0.01)。(4) 两个治疗组移植物内均可见成片的胰岛细胞团,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转染MSCs组移植物内可见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结论 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抑制大鼠异种胰岛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小檗碱(Berberine,Ber)对2型糖尿病性神经痛(DEN)大鼠疼痛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1个月,再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性神经痛大鼠模型,且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糖尿病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1ml/kg、低剂量组以小檗碱100m异,kg、高剂量组以小檗碱187.5mg/kg体重灌胃,整个治疗持续8周(w)。用热板法测定大鼠舔后足的潜伏期即痛阔,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G)。结果:(1)建模成功后,模型大鼠FBG〉113.8mmol/L,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2)用小檗碱治疗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FBG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R=0.05);高剂量组的痛阈值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3)实验还发现,在用小檗碱治疗的后期能使明显消瘦的2型糖尿病性大鼠体重回升。结论:小檗碱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且大剂量时对DPN大鼠的神经性疼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复杂的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临床资料,总结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特点。结果患者在腹部刀刺伤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水、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症;彩色多普勒、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肝总动脉、腹主动脉瘤形成,肝动脉门静脉瘘和腹主动脉门静脉瘘。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行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动脉瘤和动脉门静脉瘘栓塞术,门静脉高压症消失,患者康复出院。结论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解剖结构复杂,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具有完整肝活检和肝活检当天或前1天血常规和肝功能等临床数据的101例受者纳入研究.根据肝活检结果将受者分为AR组和非急性排斥反应(NAR)组,比较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等指标的差异.比较白细胞分类与发生AR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的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 AR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分别为(0.127±0.161)×109/L和(2.8±7.3)%,均显著高于NAR组的(0.071±0.100)×109/L和(1.0±1.1)%(P<0.05)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与AR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145×109/L和2.35%,此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17和0.185),诊断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8.6%和88.4%、28.6%和89.9%.结论 肝移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与AR的发生有关,对诊断A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