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戊酸雌二醇与炔诺酮的复方(E-N)对动物性激素影响。方法 小鼠子宫测重试验、观察大鼠阴道上皮细胞角化试验、观察兔子宫内膜变化试验。结果 E-N使小鼠子宫增重,促进大鼠阴道上皮细胞角质化,使兔子宫内膜腺体增生。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E-N具有显著的雌激素活性及一定的孕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髓系肿瘤患者靶向治疗中使用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行靶向治疗并接受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髓系肿瘤患者60例,根据使用的抗真菌药物不同分为泊沙康唑组(n=25)与伏立康唑组(n=35)。泊沙康唑组予以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伏立康唑组予以伏立康唑片。比较2组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及体温控制时间,不良反应,血药浓度及对接受抗真菌预防性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泊沙康唑组中3例发生侵袭性真菌病,治疗2周后2例(66.67%)感染病灶消退。伏立康唑组中5例发生侵袭性真菌病,治疗2周后2例(40.00%)感染病灶消退。2组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及体温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伏立康唑组3级转氨酶升高发生率高于泊沙康唑组(P<0.05)。2组幻视、3级肌酐升高、3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泊沙康唑组患者维奈克拉血药浓度为(3 391±707)mmol/L,低于伏立康唑组的(4 300±1 341)mmol/L(t=2.119,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氟达拉滨治疗的相关性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2例接受氟达拉滨化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后出现TA-GVHD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化疗前后间断多次输血,均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并接受正规治疗的53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诱导化疗,评估疗效,观察临床特征、生物学指标对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53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46(25-77)岁,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活检确诊47例,手术诊断为6例。Lugano分期Ⅰ/Ⅱ1期26例,Ⅱ2/Ⅳ期27例。25例患者接受RCHOP方案诱导化疗,28例接受R-DA-EPOCH方案诱导化疗。42例达完全缓解,3和5年OS率分别为77.4%、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IPI评分、Lugano分期、病变大小影响PGDLBCL患者的O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高及Lugano分期晚者预后差。晚期患者R-DA-EPOCH方案的5年OS明显优于RCHOP方案(P=0.035)。结论:含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是治疗PGDLBCL的基石,IPI评分及Lugano分期是影响PGD...  相似文献   
5.
两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伴颅内侵犯的患者起病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为临床表现,颅骨受到破坏的 同时存在多发硬膜侵犯。伴TP53缺失的遗传学异常与颅内侵犯的相关性,尚无定论。患者均接受含硼替佐米、阿霉 素的多药联合方案,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与文献报道符合。TP53缺失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伴颅内侵犯预后不良。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强化学药物治疗方案联合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经验性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56例,回顾性分析其基础疾病、临床特点以及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进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并就两组间有效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伊曲康唑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7%、70%,优于氟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患者影像学改变阳性者占80%.结论:对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有效,安全性高,尤其对存在影像学改变的肺部真菌感染的拟诊患者可以优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48例恶性肿瘤并发DIC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就白血病与非白血病两组间病死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例恶性肿瘤并发DIC患者的基础病变以血液系统肿瘤多见,其中急性白血病28例,占58.3%.经化疗、抗凝、输血等治疗,白血病组与非白血病组死亡率分别为39.3%(11例)和60.0%(1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并发DIC患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应用肝素抗凝,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旨在探索RMT方案序贯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老年初治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老年(年龄≥65岁)初治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接受RMT方案(利妥昔单抗375 mg/m2,d0;大剂量甲氨蝶呤MTX 5 g/m2,d1;替莫唑胺150 mg/m2 d5-9,每21天为1个疗程),6疗程后序贯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9例达完全缓解,1例达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总反应率为71.4%,其中完全缓解率67.9%,部分缓解率3.6%。中位随访30个月(9~6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4个月。4年累计总生存率65.2%,无进展生存率为47.8%。单因素分析发现,脑脊液蛋白水平、血LDH及体能等与预后不良相关。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LDH升高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入组患者无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中断治疗。结论 RMT方案序贯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老年初治PCNS...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临床表现、病理和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并分析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21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及MYD88、CD79B基因突变等情况,并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本组共30例患者,以局部神经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颅脑MRI提示多灶性病变为主17例(56.7%),深部脑组织受累患者15例(50%),其中伴眼内受累1例(3.3%)。病理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中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者27例(90%)。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C-MYC蛋白表达≥40%6例(20%),其中伴BCL-2共表达4例(13.3%);单纯BCL-2断裂9例(30%),单纯BCL-6断裂7例(23.3%),高频TP53基因缺失2例(6.67%)。MYD88L265P突变率为60.0%(18/30),CD79B突变率为53.3%(16/30),同时存在MYD88L265P、CD79B突变为26.7%(8/30)。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无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胰腺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胰腺淋巴瘤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治及转归,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升高,影像学提示不同程度胰腺受累,5例伴胰腺外淋巴结、骨、骨髓、脾等多部位侵犯.7例均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6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除1例放弃治疗外,6例接受ECHOP或RCHOP方案化疗,其中2例死亡,4例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随访中.结论 胰腺淋巴瘤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临床少见,病情复杂,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应尽早诊断,治疗包括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及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