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曲马多与芬太尼静脉PCA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 3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组(Ⅰ组)和芬太尼组(Ⅱ组),每组各15例。镇痛药物Ⅰ组为芬太尼20mg/L,Ⅱ组为曲马多20g/L。参数设置:负荷剂量2ml,持续输注剂量1ml,单次给药剂量1ml,锁定时间5min,每4小时最大限量30ml。负荷量注射完毕后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h记录疼痛VAS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镇痛满意度NRS评分。结果 Ⅱ组病人镇痛起效时间显著快于Ⅰ组(P〈0.01),两组疼痛评分、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评分、镇痛满意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不同(P〈0.05)。结论曲马多与芬太尼静脉PCA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脏手术后病人,需注意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人际关系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癌症患者的迁延不愈重要原因,因此,缓解疼痛、解除疼痛,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晚期癌痛患者的首要问题。近年研究发现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及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盐酸戊乙奎醚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血清炎性因子和气道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0~75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每组24例。P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3 ml。分别于OLV前(T1)、OLV 6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采集中心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NF-κB浓度;肺叶切除后即刻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取平均积分光密度值表示气道黏蛋白MUC5AC含量。记录术后72 h内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NF-κB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T4时P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NF-κB浓度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气道黏蛋白MUC5AC含量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72 h内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下调肺叶切除术患者OLV时血清炎性因子和气道黏蛋白MUC5AC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2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7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对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后2周内46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6.46%,其中87%的患者术后再次出血发生在术后48 h内。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病程大于10年、血肿位于小脑、超早期手术及术后血压剧烈波动是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结论积极纠正凝血异常患者凝血指标,掌握合适手术时机,术中严密止血,术后加强监护,维持血压平稳是控制术后再出血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种椎管内潜伏期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 365例,采用三种镇痛方法将其分为A组(双管硬膜外阻滞,423例)、B组(单管硬膜外阻滞,436例)、C组(腰-硬联合阻滞,506例)。分析指标:①第一产程活跃期(T1)、第二产程(T2)、第三产程时间(T3);②产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③中转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会阴侧切率、器械助产率;④出院6周复查时相关并发症。结果①A组较B、C组,T1、T2缩短(P〈0.05),三者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较B组及C组分娩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会阴侧切率、器械助产率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而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产妇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双管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优于单管硬膜外阻滞及腰-硬联合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全产程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B组为活跃期镇痛组,宫口开至3cm行硬膜外自控镇痛;C组为全产程镇痛组,进入规律宫缩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VAS)、下肢运动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的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B、C组镇痛效果良好,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微,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例数较对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的总体满意度高于A、B两组。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全产程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不增加剖宫产率,可以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三种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7年3月以来,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的方法用于剖官产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麻下的剖宫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0例均系足月妊娠,分为三组,每组80例。A组:硬膜外麻醉组(EA);B组:腰麻组(SA);C组: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岛市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麻醉管理现状,分析其不足之处,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青岛市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1月麻醉记录单,分析麻醉方式及急症饱胃剖宫产术麻醉选择,术前镇静措施,处理术中低血压、宫缩乏力及恶心呕吐的措施等。结果 2011年11月,青岛市三级甲等医院共实施剖宫产术麻醉956例,其中椎管内麻醉948例(99.2%);急症饱胃剖宫产术多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均未采用术前镇静措施;均采用麻黄碱及静脉快速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控制剖宫产术中的低血压;均使用较大剂量缩宫素(10~40U)处理宫缩乏力;防治术中恶心呕吐争议较大且无有效措施。结论青岛市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的主要麻醉方式是椎管内麻醉,目前尚无处理剖宫产术前镇静及防治术中恶心呕吐的有效措施,急症饱胃产妇的麻醉选择、缩宫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中,比较了异丙酚与安氟醚苏醒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和质量,2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成年病人,(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n=10),安氟醚组(E组,n=10),结果表明:麻醉恢复时,两组病人循环指标均较平稳;清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E组,而且苏醒后再入睡情况少;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也低。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全身麻醉维持140例临床分析孟丹阳徐美霞时飞异丙酚是新的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自从1989年用于临床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药物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异丙酚维持全身麻醉循环平稳,苏醒迅速,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少。我院用异丙酚全身麻醉(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