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组和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根据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影像资料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肝左叶增大,肝表面形态及肝实质密度的改变,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和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影像学改变,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显示57例肝纤维化患者螺旋CT三期扫描诊断肝纤维化52例,敏感性91.2%,特异性77.8%。各期肝纤维化分期准确28例,准确率49.1%;准确判断轻度纤维化(S1、S2)或重度纤维化(S3、S4)44例,准确率77.2%,诊断早期肝硬化16例,准确率84.2%。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而且是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病程演进和临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 1 995年 6月~ 2 0 0 0年 8月的住院病人 ,其中男 1 1例 ,女 1 3例 ,年龄最小者 32岁 ,最大者 76岁。本组病人均因阻塞性黄疸、总胆管结石、胆囊炎、胆石症入院 ,经术前排除手术禁忌症后 2日内即行胆囊摘除、总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术后 3d患者皮肤巩膜黄染不退或反见加重者 ,复查肝功能TBil最高 5 86.3μmol/L ,最低 1 0 6.6μmol/L ,平均 2 5 6.7μmol/L ,DBil最高30 5 .9μmol/L ,最低 66.8μmol/L ,平均 1 68.3μmol/L ,并选择同期病人 2 2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 1 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胸部CT表现,探讨病情好转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5日在我院诊治的25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愈出院患者与未治愈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进一步分析治愈出院患者在进展期和恢复期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观察患者胸部CT基本表现,并使用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肺炎病灶定量分析软件定量病灶体积百分比,评估肺部病灶随病程变化的演变特点。结果 25例(3例死亡)COVID-19患者中男19例、女6例,年龄为65(63,75)岁,BMI为25.60(23.51,28.65)kg/m2,22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史,首发症状以发热(22例)、咳嗽(14例)最常见,18例合并基础疾病。12例治愈出院(中位住院时间为25.5 d)、13例未治愈(死亡3例、住院时间>25 d且病情未缓解者10例)。与未治愈患者相比,治愈出院患者的BMI较低,从发病至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时间较长,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 T淋巴细胞计数高是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治愈出院的独立保护因素(P=0.031)。12例治愈出院患者恢复期淋巴细胞绝对值、CD4+ 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进展期,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进展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1例患者于进展期行胸部CT检查,均表现为双肺多肺叶以外周带及背侧分布为主的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其中胸膜增厚20例,双侧少量胸腔积液9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2例治愈出院患者恢复期均复查胸部CT,均表现为病灶不同程度吸收好转,部分形成不规则纤维网格影或条索影,胸膜增厚及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均有不同程度吸收。由定量分析病灶体积随病程变化的曲线图可见,12例治愈出院COVID-19患者病灶体积百分比在进展期明显增高,吸收期降低,呈倒V形;未治愈患者病灶体积百分比在进展期(≥2次CT检查者9例)呈快速上升型。结论 上海地区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多年龄较大、BMI偏高、合并基础疾病。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BMI低、病情进展慢、CD4+ T淋巴细胞计数高有利于其病情恢复。胸部CT主要表现为以肺外周带及背侧分布为主的多发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多累及胸膜。淋巴细胞绝对值、CRP、CD4+ T淋巴细胞计数、ESR和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指标及胸部CT影像学检查对COVID-19的诊断、病情监测与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俗称艾滋病患者,病变发展较为复杂,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死亡率高,因此早期发现及精确诊断对治疗有很大意义。本文对艾滋病相关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病理、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反转录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是以T淋巴细胞受损为主要特征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全性疾病[1]。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4年报告,截至2013年底,全球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患者达3 500万余例,  相似文献   
6.
肺曲菌球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病影像诊断要点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肺曲菌球病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的特点。结果肺曲菌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咯血。影像学上,31例肺曲菌球病灶中可见“环形透亮”16例,“新月形透亮”13例,肺曲菌球移动征象12例,曲菌球中见钙化点1例,曲菌球与空洞(腔)粘连5例,可见空洞(腔)与支气管相通5例。结论X线断层扫描及CT检查是肺曲菌球病诊断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肺曲菌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TJLB)在弥漫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TJLB的35例弥漫性肝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一般资料、技术成功率、组织学标本充分性、手术操作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 s,25例国际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甲型H1N1流感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胸部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临床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172次胸部HRCT扫描(复查9例)资料,采用标准肺窗和纵隔窗观察图像,分析胸部HRCT影像表现.结果 97例胸部HRCT未见异常,其余66例HRCT主要表现为:(1)肺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磨玻璃密度影35例(53.0%),小叶中心结节30例(45.5%),小叶内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31例(47.0%),网状结节影8例(12.1%),单小叶炎症19例(28.8%),实变15例(22.7%),肺不张3例(4.5%),条索影2例(3.0%).(2)胸膜炎症:右侧胸膜炎症8例,左侧胸膜炎症5例,双侧胸膜炎症19例.(3)纵隔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肿大7例.(4)抗病毒治疗后病灶吸收快.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HRCT影像表现多样,类似病毒性肺炎表现,可见肺实质和肺间质炎症、胸膜炎症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肺念珠菌病CT表现的差异,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隐球菌病、35例侵袭性肺曲霉病、22例肺念珠菌病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隐球菌病以单纯性结节或肿块影(79.1%)为主要CT表现,而IPA及肺念珠菌病均以混合性病变(57.1%及63.6%)为主要表现,两者实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以多发聚集型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04),IPA及肺念珠菌病结节以多发散在型出现的概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中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11),IPA结节中空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08);IPA的实变以胸膜为基底分布的概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0.001);肺隐球菌病的实变于支气管周围分布且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肺念珠菌病的部分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85B和ESAT-6鼠单克隆抗体靶向CT对比剂对小鼠急性感染肺结核动物模型显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已纯化的抗85B和ESAT-6鼠单克隆抗体与碘原子耦联制备靶向CT对比剂,计算对比剂溶液中抗体含量和结合127Ⅰ含量,稀释后配制成5μg I/ml备用.将20只小鼠急性感染肺结核动物模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并编号,分别记为靶向对比剂85B组和ESAT-6组、普通对比剂组和对照组.普通对比剂组与85B组注射含碘浓度相同的碘海醇稀释液;对照组注射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前、后不同时间(即刻,6、12、24 h)行微CT(Micro-CT)扫描,观察小鼠肺内病变的显示情况,判断指标为病变CT值,绘制CT强化-时间曲线,并计算强化率.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所制备的2.52 ml抗85B对比剂溶液中含有210~ 255μg抗体、10.5 ~ 16.6μg 127Ⅰ;2.93 ml抗ESAT-6对比剂溶液中含有抗体147μg、结合127Ⅰ约20.58 μg.靶向对比剂组小鼠肺内病变的CT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在注射对比剂后12 h(t12)病变强化明显,在注射对比剂24 h(t24)后肺内病变仍有强化,且与普通对比剂组小鼠肺内病变的CT值相比[85B组t12=(-125.04±13.58)HU,t24=(-117.37±12.28)HU和ESAT-6组t12=(-122.14±19.01)HU,t24=(-114.23±17.08)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24 ht值分别为4.05和6.39,P值均<0.05).对照组小鼠肺内病变在注射PBS前后,均未见强化.结论 制备的抗85B和ESAT-6结核特异抗体靶向CT对比剂在小鼠肺结核动物模型中具有一定靶向性,为结核相关靶向对比剂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