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泛素结合酶E2T(ubiquitin-binding enzyme E2T,UBE2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 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UBE2T在PTC细胞中的功能,旨在识别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为未来 PTC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系统分析UBE2T在 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UBE2T在甲状腺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在 PTC细胞系(TPC-1、KTC-1)中进行UBE2T敲减实验,借助CCK-8、平板克隆、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CGA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C组织中UBE2T显著升高, 且其表达与患者无疾病间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1)。UBE2T敲减导致TPC-1和KTC-1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同时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诱导STAT磷酸化下调。敲减UBE2T的细胞系加入STAT激活剂后,细胞增殖显著提高。结论:敲减UBE2T 能抑制PTC细胞系TPC-1和KTC-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UBE2T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提示UBE2T有可能成为PTC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标本及其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利用CCK?8、EdU、划痕、Transwell实验以及细胞流式技术检测miR?590?3p对细胞相关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干扰miR?590?3p明显提升TPC?1细胞的增殖活性(P < 0.01),过表达miR?590?3p则降低K?1细胞的增殖活性(P < 0.01)。干扰miR?590?3p可增加TPC?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抑制细胞凋亡(P < 0.01),过表达miR?590?3p则降低K?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P < 0.01)。同时可以抑制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miR-15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差异,评价其对PTC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52例PTC?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对应患者血浆?30例同期于本院行体检健康者血浆miR-155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浆miR-155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在 PTC 血浆与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iR-155在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43 ± 6.14 和1.14 ± 0.41,PTC组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TC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对照组血浆miR-155表达量分别为3.35 ± 1.85?1.30 ± 0.30和1.41 ± 0.24,PTC组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TC组与对照组区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CI:0.851~0.970,P < 0.001),PTC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区分的AUC为0.887(95%CI:0.811~0.961,P < 0.001)?miR-155在PTC组织表达与血浆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9,P < 0.000 1)?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 > 0.05)?结论:PTC患者血浆中miR-155表达量升高,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血液学标志物用于PTC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露  丁强  陶爱娣  斯岩  陈渊文  薛旦旦  王珏 《江苏医药》2012,38(19):2258-2260
目的 探讨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同顾性分析10例s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结果.结果 10例患者,随访2 60个月,2例失访,1例死亡.患者多于绝经前发病,发病中位年龄为51.8岁;一半患者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病理分期以Ⅰ、Ⅱ期肿瘤为主,双侧病灶中ER、PR和HER2表达的一致性较高,p53表达的一致性稍有差异.结论 sBPBC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轻、尚未绝经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等.与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mBPBC)和转移性双侧乳腺癌相比,sBPBC双侧病灶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更加相似,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与两侧病灶中分期较重的一侧相关.  相似文献   
5.
斯岩  王水  肇毅 《江苏医药》2012,38(21):2531-2533
目的 探讨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的病因及对治乳管炎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0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的镜下图像特征、镜下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针对106例诊断为乳管炎症的患者进行乳管内灌洗治疗,并随访1年.结果 镜检诊断为单纯乳管扩张138例(14.1%),乳管炎症353例(36.0%),乳管内乳头状瘤366例(37.3%),乳管内乳头状瘤病77例(7.9%),乳管癌16例(1.6%),乳管炎症353例,未见明显异常30例(3.1%).48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乳管镜下诊断符合率达92.3%.106例乳管炎患者接受乳管药物灌洗治疗,75例溢液症状消失或缓解,总有效率达83.9%.结论 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可直观的了解病因,准确定位病灶,提高术前诊断率,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过大的手术范围.乳管内灌洗是治疗乳管内炎症的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VNC)图像代替真实平扫(TNC)图像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PTC患者的双层探测器光谱CT图像。常规平扫获得TNC图像,后处理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CT图像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VNC(VNC-a和VNC-v)图像。测量3组图像(TNC、VNC-a、VNC-v)上平均衰减值、图像噪声、钙化的数量和长度,并计算辐射剂量。采用5分制评分主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胸锁乳突肌、颈椎骨松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结节VNC图像的平均衰减值均显著低于TNC图像(P<0.05),颈部脂肪VNC图像的平均衰减值均显著高于TNC图像(P<0.05)。颈椎骨松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结节TNC图像的信噪比(SNR)均显著高于VNC图像(P<0.05)。各组织TNC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明显高于VNC图像(P<0.001)。与TNC图像相比,VNC图像检测到的钙化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钙化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C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VNC图像(P<0.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图像特征联合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3例PTC患者的术前双能CT图像。参考2002年美国头颈外科协会的淋巴结分区标准,将颈部淋巴结分为7区,采用淋巴结影像病理亚区对照的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结果:本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女性为主,女:男比例为2.27:1;40岁以下发病率69.4%,发病年龄较轻.临床类型以骨型为主(72.2%),肾型其次(11.1%),其他(16.7%).88.9%患者血钙升高但血甲状旁腺素100.0%升高.91.7%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均为单发;5.6%为甲状旁腺腺癌;2.8%为甲状旁腺增生.36例均有误诊,其中9例误治.结论:本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发病年龄轻,女性多见,临床上以骨型为主,少数患者血钙可以不升高,但血甲状旁腺素均升高,病理类型以单发腺瘤最多见.本病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PTH的代谢规律,探讨适合我国的甲旁亢手术过程中快速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监测的标准?方法:2012年1月~2014年2月,连续检测29例甲旁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切除病变组织后1?3?5?10?15?30 min和1 h?24 h取外周血,送检测定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结果:切除病变组织后PTH迅速下降,切除后10 min,82.1%的患者PTH降至正常高值以下;术后10 min~1 h,PTH/PTH0 ≤ 0.5的百分比保持在96%左右?术后24 h,96.6%的患者PTH降至正常?经术后1~24个月不等随访,PTH均在正常范围或正常值高界,血钙均正常?结论:病变腺体切除后10 min,PTH降至基础值的50%以下可以作为肿瘤完全切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TC)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单纯TC(TC组)及129例TC合并L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TC合并LT组),后者包括40例(31.0%)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81例(62.8%)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8例(6.2%)同时合并HT与CLT。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分别行单侧腺叶切除、次全切除、全切除以及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129例TC合并LT患者中,仅1例(0.8%)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其余(99.2%)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TC组比较,TC合并LT组女性、微小癌、单叶受累、颈淋巴结阴性比率均明显增加,而病灶最大径明显减小(均P0.05);在TC合并LT组中,并CLT患者与合并HT患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与LT并存的TC以PTC多见,且多为女性,LT可能对TC原发灶生长及腺内、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TC合并CLT与合并HT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