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解毒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全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益气通脉解毒方)、西药组(倍他乐克)与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4周后检测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VEGF和bFGF蛋白表达。结果 4周后中药组的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模型组,左室舒张内径和左室收缩内径低于模型组(P0.05),但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坏死,细胞核溶解、消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中药组与西药组也肌细胞坏死减少,纤维组织增生较少,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中药组与西药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的VEGF和bFGF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脉解毒方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局部病理改变及减少纤维化,减少梗死面积,提高VEGF和bFGF蛋白表达,发挥保护心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有大反思和小反思之分,这里只谈小反思的重要性。一、"以镜照人",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一)反思能使教师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的"困"就是困惑。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是艺术,这种艺术要求教学具有谋篇布局意识,这种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延伸的重要意义。开多大的局,才有多大的反思面。写教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目的 评估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黏膜下血管及胃底折叠术对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 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方法 2006-2011年选择患晚血门脉高压症患者, 随机分为联合手术治疗组 (联合组) 与单纯手术治疗 组 (单纯组)。单纯组患者行门奇静脉断流术, 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行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黏膜下血管及胃底折叠术。 术后通过胃镜检查随访, 比较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结果 共选择晚血患者158例, 联合治疗组75例, 单纯治疗组83例。 术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3 % (61/75) 和30.1% (25/83)(χ2 =39.44, P < 0.01), 发生再出血率分别为2.7 %(2/75) 和 12.0% (10/83)(χ2 =24.36, P < 0.01),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论 食管下段梯状环形缝扎黏膜下血管及胃底折叠术对 预防术后再出血效果明显, 且术式安全, 可作为治疗晚血门脉高压症的常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状况对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影响.方法 于2019年8月,使用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量表与《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中的问卷,面向609名大学生展开调查,围绕性别差异、专业差异、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程度等进行调查分析,获得调查结果.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专业...  相似文献   
6.
慢性前列腺炎是以排尿刺激症状和膀胱生殖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于20岁~50岁,青春期前很少患病[1].对其治疗效果,无论是泌尿外科医师还是患者均不满意[2],成为临床上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于《金匮·血痹虚劳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方由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组成,具有调和阴阳气血,交通心肾,固摄精气之功效。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其他杂病,疗效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2002~2005年用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窦炎以头痛为主证的98例,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98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39例,女59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9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d;急性剧烈头痛33例,慢性头痛65例;发病季节冬春季58例,夏秋季40例;职业中小生70  相似文献   
9.
1仪器与试药 TU-1221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通运仪器公司),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扑尔敏、咖啡因、人工牛黄、淀粉等均为药用规格,氢氧化钠(AR)对乙酰氨基酚贮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约32mg,置2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4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以下简称为贮备液)  相似文献   
10.
李时珍实事求是,重视实践,使气味理论从传统理论向科学用药迈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序例第一卷中,综合前人观念,分别讲述了气味阴阳,五味宜忌,五味偏胜,气味升降浮沉,四时用药例,五运六淫用药式,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五脏五味补泻等气味理论,还结合实际,加以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曰:“寇氏言寒、热、温、凉是性,香、臭、腥、臊是气,其说与《礼记》吻合。但自《素问》以来,只以气味言,卒难改易,故从旧尔。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气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静……”。1修正气味、增加主治《本草纲目》的编撰体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