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5例食管鳞癌及2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Ang-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肿瘤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57例Ang-2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67.06%,显著高于Ang-2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P<0.05)。Ang-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Ang-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提示Ang-2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反映食管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 转移因子(TF)具有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多数化疗药物能抑制免疫功能。TF能否拮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观察了TF、丝裂霉素(MMC)、5-氟脲嘧啶(5-Fu)及TF与MMC或5-Fu合用时对淋转的影响。旨在为TF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与微卫星不稳 (MSI)的关系。方法 采用二维DNA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MLH1突变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MSI。结果  76例大肠癌中检出hMLH1基因突变 8例 ,突变率为 10 .5% ,检出MSI 2 0例 ,检出率为 2 6 .3%。右侧大肠癌hMLH1突变和MS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左侧大肠癌 (P <0 .0 5 ) ,hMLH1突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 H ,≥ 2个位点 ) 10例、低频率MSI(MSI L ,仅为 1个位点 ) 10例和MSI阴性 (MSS) 5 6例 3组 ,8例hMLH1基因突变均发生于MSI H组 ,而MSI L和MSS组未见有突变者。结论 hMLH1基因突变与MSI多发生于右侧大肠癌 ,MSI的发生与hMLH1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内镜器械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内镜下微创治疗也逐渐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时发现、准确诊断早期胃癌,对正确选择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与全层肌切开术及切开长度≤5 cm与切开长度>5 c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诊断贲门失弛缓症并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行环形肌切开为环形肌切开组,32例患者行全层切开为全层切开组;28例患者切开长度≤5 cm为短切组,28例患者切开长度>5 cm为长切组.分别比较4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前、术后食管最大直径变化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组术前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食管最大直径、术前Eckardt评分、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形肌切开、全层切开、长切、短切4组术前Eckardt评分分别与术后1、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层切开组与环形肌切开组相比,术后Eckardt评分1个月[(0.50±1.07)vs(0.71±1.04)]、6个月[(0.53±1.10)vs(0.50±0.78)]、12个月[(0.37 ±0.75) vs(0.42±0.82)],术后6个月食管最大直径[(26.44 ±7.88)vs(24.00 ±5.82) mm]以及气体并发症[(5/24)vs(13/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切组与长切组相比,术后Eckardt评分1个月[(0.46±0.83)vs(0.71±1.42)]、6个月[(0.39 ±0.68) vs(0.64 ±1.19)]、12个月[(0.32±0.72)vs(0.46±0.84)],术后6个月食管最大直径[(24.81 ±7.87) vs(25.98 ±6.37)mm]以及气体并发症[(9/28)vs(9/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建议采用经口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且以切开长度≤5 cm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系统地观察了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肝癌患者的LAK活性、NK活性,IL-2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均明显下降;AFP及HBsAg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无明显关系,但肿瘤大小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呈正相关。提示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全面低下,这可能是多种免疫抑制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改善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可能阻止或延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内镜超声检查能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及邻近脏器和组织。它不但能够鉴别壁内病变和壁外压迫,还能明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及性质。现总结我院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上皮Ⅱ、Ⅲ级不典型增生病灶,在内镜下以氩等离子凝固术完全毁损病变黏膜。从末次治疗开始进行为期3~15个月的内镜随访监测,每次内镜检查时对病变黏膜行色素染色,对可疑病灶进行针对性的活检。结果 对32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病灶共进行了52次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每例病灶平均治疗次数为1.625次,治疗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内镜复查3~15个月无复发。结论 氩等离子凝固术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