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0篇
  2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例严重外伤的十二指肠破裂病人诊治情况。结果 1例病人因漏诊未及时手术,出现腹膜后脓肿,经手术引流后出现十二指肠狭窄;1例及时诊断十二指肠漏,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容易漏诊,特别是复合伤,病死率高,手术时间及方式比较关键,腹部X线片及CT检查比较重要,术中仔细探查十二指肠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益肾调督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及预防再梗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肾调督针法组、常规针法组和非穴针刺组各10例,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神经功能改变,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以益。肾调督针法组及常规针法组有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仅、IL-6和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施予针刺治疗后各针法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益肾调督针法可以有效地抑制TNF-α、IL-6和IL-8的表达.从而在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及预防再梗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舒鹏  庞勇  程龙  代鑫  汪涛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80-83,71
目的 评估内镜逆行胰胆道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Spyglass DS治疗早期局限性肝内胆道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普外内镜中心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经ERCP联合Spyglass DS治疗的12例早期局限性肝内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采用ERCP联合Spyglass DS治疗的早期局限性肝内胆道结石患者均能实现技术成功;结石取净率为91.7%,手术时间为37~132min,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结论 ERCP联合Spyglass DS治疗早期局限性肝内胆道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胰岛素抵抗的针灸治疗的研究概况。发现针灸在调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肥胖症等的胰岛素抵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对于胰岛素抵抗可致的各方面的病理生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肾养心通督针法对中风患者载脂蛋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与结果 将 5 0例中风患者的载脂蛋白A(Apo A1 )、载脂蛋白 B(Apo B1 0 0 )与正常人比较 ,再将 5 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益肾养心通督组 2 7例 (观察组 )和阳明经穴组(对照组 ) 2 3例 ,均治疗 30 d,观察治疗前后 Apo A、B变化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总体疗效。针刺后 Apo A1 升高 Apo B1 0 0 降低 ,神经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大幅度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在改善载脂蛋白水平和临床疗效方面 ,观察组都优于对照组 (P<0 .0 5 )  相似文献   
6.
EST是ERCP检查中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操作,EST术后乳头切缘出血发生率为2%~9%[1-2].内镜下止血是其首选治疗方案.如内镜下治疗不能控制出血,则需行动脉栓塞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镜下控制EST术后出血的方法是金属夹夹闭出血灶和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3-4].但这两种治疗方法均难以控制EST术后活动性出血,因此,临床上需要更简便有效的内镜下止血措施.近年来,笔者应用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full covered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FCSEMS)控制EST术后出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应用FCSEMS治疗4例EST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ST术后出血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庞勇  田伏洲 《消化外科》2014,(6):493-496
全覆膜自膨胀金属支架(FCSEMS)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和慢性胰腺炎等因素导致的胆管良性狭窄的初步结果令人鼓舞,但在FCSEMS完全取代塑料支架成为胆管良性狭窄的治疗首选之前,应充分评估支架移位、胆道感染、胰腺炎和支架无法移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良性的主胰管狭窄,FCSEM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支架移位率较高,需要更好顺应性和末端喇叭口的支架设计.理论上讲,FCSEMS会堵塞分支胰管导致胰管感染,但目前并没有这些并发症的报道.由于FCSEMS治疗主胰管狭窄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清楚,FCSEMS使用应限制在治疗复发性和有症状的胰管良性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红芪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及环磷酰胺(CP)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8个剂量组,Ⅰ组为阴性对照组、Ⅱ组红芪提取物低剂量组(1.0g/kg·bw)、Ⅲ组为红芪提取物中剂量组(2.0g/kg·bw)、Ⅳ组为红芪提取物高剂量组(4.0 g/kg·bw)、V组为红芪提取物低剂量组(1.0 g/kg·bw)...  相似文献   
9.
陈琪  汤礼军  陈涛  庞勇  王涛 《西南国防医药》2013,(11):1200-1201
目的探讨微创双通道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3月我科首创采用双通道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5例,其中多发性结石1例,单发结石3例,胆囊息肉1例。首先在超声引导下,从右侧肋间隙经皮经肝,胆囊床穿刺植入细的(7F)猪尾型引流管,再从右侧肋缘下经皮胆囊底部穿刺,植入20F外鞘管,建立双通道,经右侧肋缘下外鞘管就可通过胆道镜进入,了解胆囊腔、胆囊黏膜、胆囊颈部、胆囊管和结石位置、数量、有无结石嵌顿,用取石网将结石依次取出,较大的结石需钬激光碎石后取出,小结石可用吸引器吸出及生理盐水冲洗。胆道镜检查确认无结石残留,放置20F的T型引流管,术后第3d复查B超或胆道造影,观察有无结石残留。如无结石,拔出右侧肋缘下20F引流管,细的(7F)引流管引流3~7d后拔出。结果5例胆囊结石患者经微通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最大结石直径约2.6cm×1.8cm,经钬激光碎石将结石取尽,有1例患者结石较多较大,分3次取石,患者术后均无出血、漏胆、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创双通道保胆取石术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简单、安全、可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解放军第452医院普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70例,与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对比,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上,保胆取石组明显少于或短于胆囊切除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但是保胆取石术后结石的复发有待长期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