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甘利欣联合丹参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2 0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予甘利欣加丹参治疗)、甘利欣组 (予甘利欣治疗 )和丹参组 (予丹参治疗 ) ,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及甘利欣组、丹参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均 <0 .0 1 )。结论 :甘利欣联合丹参对慢性肝炎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易善复对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3例重型肝炎患者,分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9.1%,对照组28.6%,差异显著。结论:易善复可提高重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章以法  吴东刚  王林伦  尹蔚华 《肝脏》2001,6(3):213-213
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方法很多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 ,我们应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 (甘利欣 )和胸腺肽联合治疗 ,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病例选自我院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0 6例 ,其中男性 90例 ,女性 16例。年龄 18~ 5 6岁 ,平均 37岁 ,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 ( 5 4例 )和对照组 ( 5 2例 ) ,两组HBsAg、HBeAg及HBVDNA皆阳性 ,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二、治疗方法治疗组 5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霉脑)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霉脑患者分2组:合并HBV感染组(n=13)和非HBV感染组(n=27),在AMB治疗过程中,观察比较2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中30例(75%)ALT异常升高,22例(55%)AST异常升高,5例(12.5%)出现血清TBIL异常;其中HBV感染组92.3%出现ALT异常升高,非HBV感染组(66.7%)的ALT异常升高,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B治疗霉脑引起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合并HBV感染者。对使用AMB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的监测,以避免可能出现严重的中毒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 疗程结束后,联合组HBVDNA、HBeAg阴转率以及HBeAg/抗HBe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CD4+以及CD4+/CD8+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方法很多,但疗效不肯定。我们应用甘利欣和胸腺肽联合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甘利欣联合丹参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8月-2001年8月我们采用甘利欣联合丹参抗肝纤维化治疗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与单用甘利欣和单用丹参治疗的70例和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例患者均为在我院住院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1];肝纤维化的诊断符合文献[2]诊断标准;治疗前未使用过类似药物及干扰素、苦参碱等;排除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疗程及并发其他影响肝脏疾病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90例,男77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评估和预测肝衰竭疗效和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肝衰竭患者88例,分别按MELD和CTP分级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和MELD评分的变化;应用MELD评分和CTP分级对患者的短期(3个月内)生存率作预后评估,同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不同MELD评分的短期生存率和生存状况.结果 在MELD评分<20分、20分≤MELD评分<30分、30分≤MELD评分<40分和MELD评分≥40分患者中,CTP分级B级患者病死率分别为0、2.6%( 1/39)、6.7%(1/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CTP分级C级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4.3%(3/21)、56.4%(22/39)和80.0%(12/15)、100.0%(1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2,P<0.01).在MELD评分<20分患者中,CTP分级C级与CTP分级B级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在20分≤MELD评分<30分、30分≤MELD评分<40分和MELD评分≥40分患者中,CTP分级C级与CTP分级B级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1).MELD评分<20分、20分≤MELD评分<30分、30分≤MELD评分<40分和MELD评分≥40分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82,P<0.01).结论 MELD评分和CTP分级能评估肝衰竭的预后,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MELD评分基础上引入CTP分级能相应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