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本院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促进本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门(急)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含急性咽喉炎、急性鼻炎)处方400张,根据抗菌药物相关使用管理规定分析其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3%,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的处方12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41.6%,不合理处方16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的58.4%。结论本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高,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伐昔洛韦中残留溶剂甲醇、乙醇、丙酮和四氢呋喃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水溶液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3批样品中残留溶剂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 DB-5;柱温:35℃;进样口温度:200℃;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60℃;流速:1.5mL·min-1;分流比:1:1;载气:氮气;顶空炉温度:80℃(平衡时间:45min)。按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甲醇、乙醇、丙酮和四氢呋喃具有良好的分离度(均大于4.0),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37.5~750、62.5~1250、62.5~1250、9~180μg·mL-1(r=0.9990~0.9995,n=5),回收率分别为:103.0%(RSD=2.6%)、98.9%(RSD=1.0%)、102.2%(RSD=1.8%)、105.1%(RSD=3.1%)。3批样品中4种溶剂的残留量均小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其的规定限度。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能达到残留溶剂的检测要求,可用于盐酸伐昔洛韦中残留溶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利福平注射液-胶囊序贯治疗复治阳肺结核强化期的疗效。方法 9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强化期分别采用HZES+利福平注射液-胶囊序贯治疗和HZES+单纯口服利福平胶囊方案治疗:追踪观察强化期1、2个月末痰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观察组分别为82.2%、97.8%。对照组分别为62.2%、84.4%;1、2个月末胸部X线影像学检查显效率,观察组分别为17.7%、44.4%,对照组分别为11.1%、26.6%;治疗组与对照组2个月末空洞闭合、缩小率分别为42.2%、22.2%,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5%、25.0%,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45.0%。结论利福平注射液-胶囊序贯治疗起效快、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在控制症状、缩短排菌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及抢救重症结核病上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硝酸酯类药、阿司匹林、美托洛尔、他汀类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即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丹红注射液20 ml,1次/d。两组均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24 h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单次持续时间均有所降低(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变态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应用克林霉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克林霉素的用药安全性进行综合探讨.结果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多个系统,需根据具体情况开展预防工作.在影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因素中,性别因素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在25~45岁发生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机率最高,首次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对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其发生特点开展有效的预防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中磷酸氟达拉滨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netXD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08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95: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1nm。结果磷酸氟达拉滨浓度在5~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6%,RSD=0.3%(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中磷酸氟达拉滨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应用抗菌类药物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12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0例。A组患者在手术前不使用抗菌类药物,B组患者在手术前使用抗菌类药物。对两组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手术切口的愈合程度、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预后情况明显较A组患者理想得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内采用合理适量的抗菌类药物配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手术切口的愈合程度更加理想,可以缩短用药时间和恢复时间,值得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