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药剂师在特殊人群用药中对其进行协同管理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在医院就诊并住院的322例特殊人群患者(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1例。将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用药管理,观察组则在治疗实践中进行协同管理,对用药安全和效果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房矛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治疗效果,主体责任意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师的协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特殊人群用药依从性,减少用药安全事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病患关系亲密度及患者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朱超  姚红燕  孙张弛  詹小兰 《健康研究》2023,(6):705-708+712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代谢性相互作用(MDDI),为临床减少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使用的99例他汀类药物联合MA处方,统计他汀类药物联合MA用药情况,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MA之间的MDDI。结果 99例他汀类药物联合MA处方,应用药物最多的科室为全科医学科(69.70%);他汀类药物使用占比情况依次为瑞舒伐他汀(33.33%)、氟伐他汀(23.23%)、辛伐他汀(22.22%)、阿托伐他汀(21.21%),联合使用药物占比最高的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奇霉素(19.19%)。他汀类药物联合红霉素/克拉霉素MDDI严重性分级多数为B级,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奇霉素MDDI严重性分级为C级或D级。结论 我院他汀类药物联合MA存在MDDI,临床需严格监控药物使用剂量,减少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补充维生素D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NAFI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D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营养和生活方式干预,维生素D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D滴剂共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清ALT、AST、TC、TG、25羟维生素D3、肿瘤坏死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影响.方法 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I)、高低PFD预处理组(200、300 mg·kg-1),高低PFD预处理组在IRI诱导前30 m...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研究栀子苷对巨噬细胞M2极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巨噬细胞系RAW 264.7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栀子苷(0~25μmol·L-1)预孵后加白细胞介素4(IL-4)/细胞介素13(IL-13)(20 ng·ml-1)刺激并培养至相应时间点,MTT法检测栀子苷对巨噬细胞的活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巨噬细胞M2极化标记精氨酸酶1(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YM1)以及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信号通路(p-STAT6、STAT6和pJAK1)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巨噬细胞M2极化标记ARG1、炎症区域1(FIZZ1)、YM1、甘露糖受体C1(MRC1)、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和巨噬细胞半乳糖-C型凝集素-2(MGL-2)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未用IL-4或IL-13处理相比,L-4或IL-13处理组典型M2标记物ARG1、FIZZ1、YM1、MRC1、IRF-4和MGL-2基因表达升高,ARG1和YM1的蛋白水平升高;相反,与IL-4或IL-13处理组相比,栀子苷预处理显著抑制上述标记物的基因表达,抑制ARG1和YM1的蛋白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或P<0.01)。此外,IL-4处理诱导巨噬细胞JAK-STAT活化,与仅IL-4处理组相比,栀子苷预处理显著抑制巨噬细胞JAK-STAT活化(P<0.05或P<0.01)。结论:栀子苷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抑制小巨噬细胞M2极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脂质体包载辅酶Q10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超声水合法制备包载辅酶Q10的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表征。应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小鼠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辅酶Q10溶液组及辅酶Q10纳米脂质体组并给于相应的药物治疗。药物干预结束后,应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学习及记忆功能,同时采用Western blot结合ELISA分析小鼠海马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探讨辅酶Q10对于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结果:载药纳米脂质体形态圆整、分散性好,粒径小于100 nm,包封率高达89.43%±3.43%。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模型组小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平台穿越次数及停留时间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相比于模型组,辅酶Q10溶液组及纳米脂质体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平台穿越次数及停留时间显著升高(P<0.05),其中纳米脂质体组行为学改善更加明显,水迷宫指标较单纯溶液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及ELISA分析证实,相比于模型组,应用不同形式辅酶Q10治疗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Nrf-2蛋白表达及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纳米脂质体包载辅酶Q10能够增加药物的入脑效率,通过调控Nrf-2/ARE途径抑制VaD小鼠脑内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VaD动物的学习及认知功能,有望成为治疗VaD的新型药物形式。  相似文献   
8.
孙张弛  杨君  张小芳  戴加乐  王捷 《中国药师》2021,(12):2204-2208
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D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美洛昔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胶囊。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关节恢复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RF、CRP、ESR、ASO)、血清炎性因子(IFN-γ、IL-10、COX-2)和25羟基维生素D等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和晨僵时间均较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良好,补充维生素D能缓解关节症状与实验室指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AS-Ⅳ)在高糖条件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抗衰老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高糖(60 mmol/L)培养HUVECs 48 h后,用二甲双胍(50μmol/L)或AS-Ⅳ(50μmol/L)作用于HUVECs。48 h后检测细胞活力、活性氧(ROS)含量、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白细胞介素-6(IL-6)、SIRT1、AMPK、p53和p21的表达。结果 高糖显著增加HUVECs中SA-β-gal活性[(55.02±4.16)%比(3.13±1.65)%,P<0.01],降低细胞存活率[(70.75±7.57)%比100.00%,P<0.01],增加ROS产生[(141.05±16.28)%比100.00%,P<0.01]、p-p53[(1.64±0.17)比(1.01±0.10),P<0.05]和p21[(2.06±0.12)比(1.09±0.12),P<0.05]蛋白水平。此外,高糖还显著降低SIRT1[(0.49±0.13)比(1.04±0.14),P<0.01]和p-AMPK[(0.5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