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米壳聚糖纤维强化型磷酸钙骨水泥的机械及生物相容性能。方法使用纳米壳聚糖纤维强化CPC骨水泥,通过MTT比色法及DAPI染色观察其生物相容性情况;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检测其力学性能。结果三点弯曲试验表明经过壳聚糖纤维强化后的骨水泥的机械性能(17.3±4.5)MPa较之普通骨水泥有明显改善(5.3±1.4)MPa;并且这样的改进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没有影响,其毒性试验显示新材料相容性比值为(97.5±3.3)%。细胞增值实验3天吸光值分别为(0.237±0.025)、(0.451±0.015)、(0.726±0.032)。结论新型纳米壳聚糖纤维强化型骨水泥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手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胫骨多段骨折患者,根据AO分类方法筛选出C2型骨折21例:左侧9例,右侧12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15~71岁,平均(44±2.1)岁。入选病例均采用微创经皮插入LCP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8~15个月,术后3~4月骨折线变模糊,术后6~9月骨折处出现大量骨痂;膝关节屈曲为(147±3.2)°,伸直为(0±0.5)°;踝关节背伸(9±1.2)°,跖屈(43±2.1)°;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24%。结论经皮LCP钢板固定胫骨多段骨折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法、受体结合放射自显影技术、离体血管环肌张力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单胺类递质的方法,从生化、形态和功能三个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外周血管上阿片受体——Kappa及PCP/Sigma受体。并分别于1983及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兔外周血管壁上存在的Kappa及PCP/Sigma受体,进一步揭示了这两种受体均主要分布在血管壁的外膜及肌层的交感神经末梢上。Kappa受体兴奋后,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从而抑制血管的收缩作用;PCP/Sigma受体兴奋后则通过增加NE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由衰老、肥胖、创伤、遗传等多因素引起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是临床上骨科医生面临的棘手疾病,该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的天然化合物,可通过影响软骨衰老、软骨基质代谢、软骨损伤等作用参与OA的发生发展进程,这一过程可能与核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4(TLR4)、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本文拟就白藜芦醇在OA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坚骨胶囊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片1.0 g,口服,bid;塞来昔布胶囊0.2 g,口服,bid。观察一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伦磷酸钠70 mg,每周1次。观察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坚骨胶囊1.75 g,口服,tid。3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体征,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指标,骨代谢生化指标,各部位骨密度值和足跟骨强度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二组患者总有效率>观察一组>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指标、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双氢嘧啶脱氢酶(DPD)、I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ICT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均低于对照组;胸廓活动度、脊柱前弯受限、脊柱活动度、甲状旁腺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各部位骨密度值及足跟骨强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一组与观察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坚骨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单侧杏仁核注射 β淀粉样蛋白 (Aβ)多肽片段Aβ2 5 3 5后 ,其学习记忆能力改变、脑内tau蛋白磷酸化和P35蛋白的表达变化 ,并用此动物模型观察调心方的作用。 方法 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P35和磷酸化tau蛋白。 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 ,Aβ注射组大鼠平均潜伏期 (2 0 4± 36 5 )s比手术对照组 (8 8± 12 1)s明显延长 ,Aβ加用调心方组 (9 8± 10 3)s较Aβ注射组显著缩短 (P <0 0 5 )。免疫组化和积分光密度分析显示Aβ注射后脑内P35和磷酸化tau增加 ,但术后 2 1dP35蛋白水平开始下降 ,而磷酸化tau蛋白继续增高 ;调心方治疗组P35和磷酸化tau蛋白均较Aβ注射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 Aβ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脑内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增加 ,其部分原因可能与P35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而调心方具有抑制Aβ诱导的这些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靶向超声介导VEGF165基因联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大鼠心肌缺血的有效性.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只.超声介导治疗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法,经大鼠尾静脉输入含VEGF165 cDNA及抗ICAM-1单克隆抗体的造影剂1 ml;单纯联合治疗组仅输注等量的VEGF165 cDNA及抗ICAM-1单克隆抗体混合物;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每组分别于24 h和14 d后处死动物,分别行坏死区中性粒细胞计数、梗死心肌质量百分比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坏死区心肌VEGF蛋白表达,毛细血管染色法对坏死心肌进行新生血管计数.结果:心肌缺血24 h后,坏死边缘区中性粒细胞计数超声介导治疗组<单纯联合治疗组<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24 h和14 d后,超声介导治疗组梗死心肌质量百分比均低于单纯联合治疗和对照组(P<0.05);心肌缺血14 d后,超声介导治疗组中可见大量VEGF阳性反应的棕褐色颗粒,而单纯联合治疗组相对减少,对照组心肌中仅有极少量.心肌缺血14 d后,超声介导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单纯联合治疗组>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超声介导VEGF165 cDNA联合抗ICAM-1单克隆抗体可明显提高缺血心肌局部药物浓度,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丁酸钠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探讨丁酸钠体外诱导WB-F344细胞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的条件及分化规律.方法:不同浓度丁酸钠(0.75、2.25、3.75、4.5 mmol/L)作用于WB-F344细胞(丁酸钠处理组),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3.75 mmol/L丁酸钠作用WB-F344细胞后,免疫组化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观察CK19、β4-整合蛋白、γ-谷胺酰转肽酶(GGT)以及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 mRNA表达的变化.以同期常规培养未作处理的WB-F344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丁酸钠处理后,各组WB-F344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3.75、4.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0.75、2.25 m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75、4.5 mmol/L丁酸钠诱导后细胞变大变圆,细胞核增大,核质比减小,而0.75、2.25 mmol/L组细胞形态无显著变化.3.7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WB-F344细胞CK19阳性率为(92.3±1.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3±0.2)%(P<0.01).3.7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可见β4-integrin表达,而空白对照组未见表达;GGT、CK19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强;空白对照组见AFP表达,而3.75 mmol/L丁酸钠处理组未见表达;ALB在两组均未见表达.结论:3.75 mmol/L丁酸钠适合体外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胚胎肝组织中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变化,探讨人肝干细胞的来源、分化与迁移规律.方法:用常规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例4~35周龄胚胎肝组织中几种细胞的肝胆标记(AFP、GST-π、CK7、CK19)和造血干细胞标记(CD34、c-kit)的表达及变化.结果:AFP阳性表达始于4周龄胚胎肝,至16~24周龄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仅部分胆管板和少数界板细胞阳性;GST-π阳性表达始于6周龄后的胚胎肝肝索细胞和8周龄后胆管板细胞,但26周龄后仅部分胆管板细胞及少数界板细胞阳性.CK19在6~11周龄肝索细胞内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但胆管板细胞始终阳性;CK7仅限于14周龄之后的胆管板细胞和胆管上皮内表达.8周龄胚胎肝胆管板中开始可见CD34和c-kit阳性细胞,肝索和门静脉附近间充质内也可见少数表达CD34和c-kit的单个核细胞;但21周龄后CD34和c-kit阳性细胞仅见于胆管板及汇管区间充质内而肝索内少见.结论:4~16周龄胚胎肝细胞主要由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组成;16周龄胚胎肝内大部分肝索细胞开始表现出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特点,而作为未来Hering管细胞来源的胆管板则仍含有肝干细胞;胚胎肝内部分肝干细胞可能来源于造血系统;这些与前期研究提出的"肝流域假设"中涉及肝干细胞所在及来源的假设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自体窦房结细胞移植治疗心脏传导阻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室近心尖部,探索临床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新方法.方法:取健康未成年猪12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安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后,切取自体窦房结组织进行消化培养并制成细胞悬液,注射到移植组自体右室近心尖部心肌内,对照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培养液.2周后射频消融希氏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建立模型后对两组动物经股静脉微泵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观察心律改变.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主要呈梭形,活细胞率≥75%.射频消融希氏束后,移植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移植组室性自主心律高于对照组(P<0.05).经心内膜起搏标测证实,移植组室性自主心律起源于细胞移植部位.注射ISO后,移植组室性心律改变明显(P<0.05).结论:分离的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室近心尖部,能够提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的心室率,且对异丙肾上腺素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