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2 (IL 2 )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 ,并与Raji细胞株共同培养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 ;采用BAS ELISA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的IFN γ、TNF α、sFasL的表达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PBMC的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时 ,都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而且在培养的第 4天杀伤活性最高 (P <0 0 5 ) ,诱导PBMC 4d后 ,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B组相比 ,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主要是通过诱导PBMC表达IFN γ、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缺失(mrltiple tumor suppressor gene 1,p16/MTS1)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29例MDS的p16/MTS1基因的缺失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29例MDS患者未见有p16基因缺失。结论 p16基因缺失和MDS的发病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是指一个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出现缺失。微卫星序列是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的简单串联重复DNA序列,通常由1~6个核苷酸重复序列组成,具有高度多态性,到目前为止,已有7000多个微卫星序列在染色体上被精确定位。由于微卫星稳定的孟德尔遗传且自身突变率极低,故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微卫星的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有关。在急性白血病中,7q21~36是常见的染色体易位断裂点区域,本研究通过对7q上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检测,以确定此区域是否存在与白血病有关的候选抑癌基因,进一步探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梁莉  夏瑞祥  葛健 《安徽医药》2018,22(9):1706-1709
目的 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80例DLBCL患者的肿瘤石蜡组织及其对应的临床病例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PD-L1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PD-L1阳性表达的患者31例(39%),PD-L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non-GCB亚型(P=0.035),低缓解率有关(P=0.001),与患者的分期,B组症状,ECOG评分等无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DCBCL患者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06).结论 PD-L1在病理组织中高表达是DLBCL患者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其可能为DCBCL患者提供潜在治疗方案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L-18诱导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IL-18在体外诱导PBMC后,以MTT法测定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在杀伤活性最大时,以BAS-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sFas-L的含量,以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CD_(16)/CD_(56)、Fas-L、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结果 PBMC在体外经IL-18诱导后,能明显增强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在PBMC经IL-18诱导后的d 4,这种杀伤活性最高。在杀伤活性最高时,PBMC表达CD16/CD_(56)、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能力明显增加,但培养上清液中sFas-L的含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IL-18能诱导PBMC杀伤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使其对Raji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这种杀伤机制可能与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梁兴林  吴炜  夏瑞祥 《安徽医药》2013,34(9):1354-1355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FC方案治疗的C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临床分期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中,10例(33.33%)获得完全缓解(CR),8例(26.67%)为部分缓解(PR),总缓解率为60.00%;Binet A+B期总缓解率(80.00%)明显高于C期总缓解率(20.00%),治疗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感染。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用药安全性好,有效率高,大大提高了CLL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或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初诊或复发、难治MM患者,其中22例使用标准剂量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18例使用1.75 mg硼替佐米(平均0.8~1.0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两组均为每4周重复给药。所有患者均化疗1~6个疗程。结果比较两组完成4个疗程的MM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2%与86.7%(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比较,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 vs 33.3%,P=0.747;54.3% vs 50.0%,P=1.000)、Ⅲ~Ⅳ级周围神经病(36.4%vs 5.6%,P=0.027)、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0.0%vs 16.7%,P=0.046)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性MM疗效反应与标准剂量组相似,但不良反应较标准剂量组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瘤(1ymphoma)患者病理组织中Et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与临床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0例淋巴瘤和15例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炎中Ets—l、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①Ets-1、MMP-9在淋巴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炎(P〈0.05);Ⅲ、Ⅳ期淋巴瘤患者的Ets—1、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淋巴结内组Ets-1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外病变组(P〈0.001)。②淋巴瘤病理组织中Ets-1表达率与MMP-9表达率间存在相关性。结论Ets-1、MMP-9蛋白在淋巴瘤病理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是预测淋巴瘤侵袭转移和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TD方案与VAD+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8例初治MM患者根据方案不同分为TD组(32例)和VAD+沙利度胺组(36例),两种方案分别化疗4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副作用及生存时间。结果68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的患者在TD组为2、3、17、7、3例,VAD组为2、4、19、6、5例。其中有效患者(ORR=CR+VGPR+PR)在两组中比例分别为68.75%和6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嗜睡、粒细胞减少、继发感染、周围神经病变等化疗相关副作用,经药物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TD组粒细胞减少、继发感染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VAD+沙利度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S及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方案总体疗效与VAD+沙利度胺方案相当,可作为初治MM的有效治疗方案,但相较VAD+沙利度胺方案毒副作用更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梳基因蛋白EZH2对鼻腔NK/T淋巴瘤细胞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S实验测定NK/T淋巴瘤细胞株SNK6对吉西他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利用线性二次模型拟合测定干扰EZH2对SNK6细胞的放疗增敏比(SER);通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和 PARP的断裂带的水平;用免疫荧光检测EZH2干扰后对放射引起的DNA损伤的影响.结果 干扰EZH2降低吉西他滨的IC50约为2.54倍,并提高吉西他滨药物引起的凋亡.沉默EZH2能够提高SNK6细胞的放疗敏感性,SER=5.855;提高射线引起的细胞凋亡,并增加细胞凋亡蛋白断裂带的产生;增加射线诱导的DNA损伤.结论 EZH2可以提高NK/T淋巴瘤细胞的放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