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制备分枝杆菌多糖并考察其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苏通培养基培养分枝杆菌,菌体脱脂后,用5种方法提取,比较多糖得率,并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提取工艺,再用稀碱提取残渣,粗多糖经Sevag法除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柱纯化后得到分枝杆菌多糖;用MTT法检测分枝杆菌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超声后热水提取多糖得率最高,超声提取的优化工艺是提取时间40 min,固液比为1∶150,超声功率600 W;单因素试验优化的Sevag法除蛋白条件为体积比1∶5,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6次;提取得到的4种多糖组分在6.25~50 mg.L-1范围内均能显著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用本实验工艺成功制备了分枝杆菌多糖,制备物具有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对泌尿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20例细菌性泌尿道感染患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200~400 mg/d,疗程7~14 d。结果治愈率为86.7%,有效率为93.3%,只有1例(3%)出现了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结论左旋氧氟沙星不仅适用于泌尿道感染,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小儿消化性溃疡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胃肠道部位.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在新生儿期后的随访与干预方法,以减轻其后遗症。方法选择100例确诊,均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抗感染。结果本文对100例HIE经过出院后5个月至1年的随访观察轻度窒息患儿62例中有1例低智,中度窒息者有2例低智,1例癫痫,病情的轻重与死亡率及后遗症程度基本一致。结论对HIE患儿进行多种干预方法多疗程治疗,确能有效地促进智能及运动发育,是改善预后、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鸭山市儿童血铅水平特点。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门诊多动症患儿共212例,按不同年龄段分两组,学龄前儿童组(1—6.5岁)96例;学龄期儿童组(7~15岁)116例。方法①末梢血纸片法:选用S&S903滤纸,首先测定滤纸的铅本底,随后检测血滴在滤纸上的扩散度,并进行纸片法血铅的重复性测定和重吸收试验;②对儿童行为和父母职业及居住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铅中毒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X^2=4.40,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铅中毒发生率男性和女性r=5.12,P〈0.05,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儿童。  相似文献   
6.
多种多糖类物质的免疫调节作用已得到证实,并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制剂及从中提取的多糖成分(卡介菌制剂、母牛分枝杆菌制剂、草分枝杆菌制剂、卡介菌多糖核酸、分枝杆菌多糖等),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用于结核、癌症、呼吸道感染等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是小儿时期的一种主要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喘息、呼吸困难等.婴幼儿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易患肺炎.而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 纤毛运动差, 肺弹力组织发育差, 血管丰富, 易于充血水肿, 间质发育旺盛, 肺泡数少, 易为黏液阻塞, 致痰液不易咳出 .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大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对人群每日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并筛选所有近年来PM2.5暴露与人群死亡关系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中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提取,通过Meta分析对近年来亚洲、北美洲和欧洲3个地区的PM2.5暴露与每日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经过分析得出亚洲地区、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的PM2.5的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死亡率百分比分别增加0.96% (95%CI:0.94%~0.97%)、1.05% (95% CI:1.03%~1.08%)和1.80%(95%CI:1.23%~2.36%).结论 不同地区PM2.5浓度升高后居民死亡率均有所升高,但亚洲地区的死亡率增幅低于欧洲、北美地区.  相似文献   
9.
鼻黏膜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给药是传统的给药方式,在耳鼻喉科应用极为广泛,一般用来治疗各种鼻腔和鼻窦疾病,也可作为辅助用药用于与鼻病有关的邻近器官疾患。近年来随着对这一给药途径研究的深入,通过鼻黏膜吸收发挥全身性治疗作用的药剂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鼻黏膜给药研究较多,很有希望替代传统的注射给药途径。1鼻黏膜给药的特点鼻黏膜给药简便易行,药物经鼻黏膜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可免受胃肠道中酶的破坏和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某些药物鼻内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这对胃肠道吸收不良的药物有实际意义。鼻黏膜给药的缺点是制剂对鼻黏膜的刺激,主要是纤毛毒性作用,包括药物、附加剂、渗透促进剂和防腐剂对纤毛活动的作用。2对药物的要求用于鼻黏膜给药的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2.1分子量不能太大药物分子量的大小与其鼻黏膜吸收有着密切关系,分子量在4000以下能较好地透过鼻黏膜,生物利用度较高。较大的分子在有渗透促进剂的情况下,也能较好的吸收。常用的渗透促进剂有: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9-月桂醚、硫代月桂醇钠。②胆酸衍生物:牛黄胆酸钠、葡萄糖胆酸钠,脱氧胆酸钠和脱氧牛黄胆酸钠。③烷显著提高胰岛素、17β-雌二醇和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