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下止血夹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在临床上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因内镜下治疗明显提高了止血率,降低了外科手术率及病死率,现已被推荐为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应用金属止血夹治疗了10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病例: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胀痛伴消瘦3月余"于2011年7月3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开始发生中上腹疼痛不适,呈阵发性隐痛,进食后加重,空腹时缓解,无明显饥饿痛,伴喛气,无反酸,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解陶土样大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余,无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等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1℃,脉博8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5/8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晰,轻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软,上腹部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  相似文献   
3.
胰管内支架置入在慢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管内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在内镜下进行了胰管内支架引流术,并对术后支架更换的原因、规格及支架更换、留置时间进行长期随访。结果53例患者中51例在内镜下内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支架规格为5~12 F,3~12 cm,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内支架留置时间为7~329 d,平均135.67 d。支架更换原因为发生支架阻塞等并发症或定期更换。结论胰管内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安全、低创、见效快的首选方法,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近期疗效.方法 对20例既往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以组织胶(α-氰基丙烯酸,TH胶)为主要栓塞材料的PTVE治疗,观察治疗后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的改变,以及侧枝静脉栓塞前后脾静脉压力.结果 (1)在平均8.3个月的随诊期内,患者再出血率为15%,无死亡病例.(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肝功能和外周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3)PTVE治疗前,未经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者脾静脉压力显著高于接受过手术治疗者,PTVE治疗后2组患者的脾静脉压力均有显著性升高.结论 PTVE可能对肝硬化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症,甚至并发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来源与分布Cohen首先从鼠颌下腺(Submaxillarygland)分离出EGF Savage证明它含有53个氨基酸的多肽,并发现EGF与尿胃素(urogas-trone)有相似的作用。EGF除唾液中存在外,也可由胰腺、布伦内腺(Brunner gland)、乳腺产生,EGF亦存在于肾,由尿中排出。二、EGF的胃粘膜营养作用EGF刺激纤维组织母细胞(fibroblast),增加鼠胃粘膜细胞DNA及RNA的含量及重量。Feldman证实EGF刺激新生鼠胃及十二指肠鸟氨基酸去碳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的活性,ODC在多胺(polyamine)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学是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学科,实验诊断学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度发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飞速发展,必然也推动实验诊断学的发展和提高。实验诊断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随着不断的改革、提高其教学的重点也由实验室基本技能训练转向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教会学生通过对各种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进行临床思维,已经成为现阶段各个医学院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of esophageal stenosis af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09, a total of 219 procedures of esophageal EMR were performed to resect early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and its precancerous lesions,and esophageal stenosis was observed in 9 cases. Data of these 9 patients ( stenosis group)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atients without stenosis ( control group, n = 202, 8 patients were excluded because of being diagnosed as squamous carcinoma with submucosal infiltration after EMR and being transfered to surgery).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regard of gender, age, location of the lesion, length of the lesion o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fter EMR, while the rate of patients with mucosal defect larger than 3/4 circumference in stenosis group ( 8/9, 88.9%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9/202, 4. 5%, P < 0. 01 ). Conclusion In EMR for early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and its precancerous lesions, post-EMR mucosal defect larger than 3/4 circumference is a risk factor for esophageal stenosis.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连接部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经术前内镜检查及黏膜活检证实后,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51个胃食管连接部病变,其中低度异型增生39个,高度异型增生12个,病灶直径3~28mm,平均(10.9±4.0)mm。对手术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定期复查内镜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有44个病灶被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为86.3%,手术前后病理结果相符的病灶仅26个(50.1%),其余25个病灶中24个病灶术前活检病理级别偏低。并发症主要是出血,17例占33.3%,均经处理后停止出血,无一例发生穿孔或术后狭窄。51例患者随访中无1例复发或死亡。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是治疗胃食管连接部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阻断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在体内进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并行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治疗获得病理结果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最常见,其次为胃间质瘤及异位胰腺.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相比较,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达96.1%(272/283).结论 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帮助正确选择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