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细胞增殖、分化与肿瘤细胞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大肠癌标本 51例 ,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分化情况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的表达情况 ,分析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与Pgp表达的关系。 结果 :不同类型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PCNA和Pgp的表达不同 ,但是 ,它们相互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结论 :大肠癌细胞增殖、分化与耐药性的产生分别为独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缺氧组(A组)、ICAM-1单抗治疗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其中A组观察到再给氧后2 h,24 h,48 h,72 h和168 h处死,B,C,D组观察到再给氧后48 h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1CAM-1在不同时间脑组织的表达和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A组再给氧2 h,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微弱表达,24 h后表达开始增加,48 h达到高峰,同时受损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B组再给氧48 h后,ICAM-1表达强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比同时间点缺氧缺血组明显降低。结论HIBD时ICAM-1的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ICAM-1单抗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介入性 (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疗效。方法  36例Ⅲ期NSCLC患者在接受 1~ 3个疗程的BAI化疗后手术 ,观察BAI化疗的临床疗效和病理组织学反应。结果  36例患者BAI化疗后总有效率 (RR) 5 5 .6 %。给予 2~ 3个疗程BAI化疗的RR为 76 .2 % (16 /2 2 ) ,明显高于给予 1个疗程化疗的 2 8.6 % (4/14 ) (P <0 .0 5 )。术后病理学观察显示 ,接受 2~ 3个疗程BAI化疗的总的组织学有效率 (HRR)为 6 1.9% (13/2 1) ,明显高于接受1个疗程BAI化疗的HRR 2 3.1% (3/13) (P <0 .0 5 )。临床疗效与病理组织学疗效并不完全一致。结论介入性 (BAI)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NSCLC以 2~ 3个疗程的疗效为优。化疗效果应结合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疗效共同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强直性脊柱炎中,男50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28岁;首发症状为慢性腰痛者43例占76.78%;关节外表现仅见虹膜炎10例占17.85%;骨盆正位片全部有骶髂关节炎占100%;HLA-B27阳性52例占92.85%;25例误诊占44.64%;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柳氮磺胺吡呤(SSZ)、甲氨蝶呤(MTX)、糖皮质激素等.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其首发症状多为慢性腰痛,临床易误诊,骨盆正位片、骶髂关节炎及HLA-B27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性,6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痛2个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阵发性疼痛,无其他伴随症状,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腹部CT示结肠占位。肠镜示结肠不规则隆起,结肠癌可能。肠镜病理活检:恶性肿瘤,倾向低分化癌。予m FOLFOX6方案化疗3次,患者腹痛稍好转,复查腹部CT:(1)降结肠占位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报道2例发生于肝脏的PEComa,对2例少见部位PEComa行HE、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肝脏PEComa均发生于中年女性,45~53岁,临床均无特异性症状.CT分别显示肝右叶后下段和左顶叶部界限清楚的类圆形肿块,初诊考虑肝恶性肿瘤.镜下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和丰富血窦组成,1例无脂肪细胞成分,另1例伴多灶性脂肪细胞分化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均Melan-A、HMB45、SMA阳性.结论 发生于肝脏的PEComa临床较少见,组织起源仍然不清,临床需与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鉴别,大多生物学行为偏良性,诊断恶性需足够的证据支持和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VEGFR-3 在胃癌细胞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胃癌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探讨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早期胃癌13例;进展期胃癌87例,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37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50例;选择正常胃粘膜10例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TM两步法,检测正常胃粘膜和胃癌标本VEGF-C、VEGF-D、胃癌细胞中VEGF-3、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R-3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1)VEGFR-3在对照组、早期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54%和68%,进展期胃癌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2)VEGF-C阳性表达与胃癌细胞VEGFR-3阳性表达有高度一致性(P〈0.01)。肿瘤淋巴管计数在胃癌细胞VDG—FR-3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1.20 E-13),进展期胃癌肿瘤淋巴管计数在胃癌细胞VEGFR-3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1.63 E-07);其他各项指标在胃癌细胞VEGFR-3表达阳性与阴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细胞VEGFR-3阳性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和肿瘤淋巴管计数相关程度高。结论 胃癌细胞中存在VEGFR-3高表达;胃癌细胞分泌的VEGF-C和VEGFR-3也可诱导肿瘤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及其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SLE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FANA、抗ds—DNA、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00%、70%、30%、44%、52%、22%。IFANA的滴度高低与病情活动状况无关,转阴并不表示病情缓解;抗ds—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相关,持续高滴度常表示疾病活动特别是狼疮肾活动;抗SM抗体与病情无关,治疗后易消失;抗U1-RNP抗体与雷诺氏现象相关;抗SS—A抗体与光敏感相关;抗SS—B抗体与干燥综合征相关。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这3种抗体多持续存在。结论在SLE,各种ANA可能代表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诱导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病理学反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完成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19例(47.5%)获客观缓解,其中完全缓解2例(5%),部分缓解17例(42.5%)。40 例ⅢA期NSCLC患者接受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化疗方案由丝裂霉素、长春地辛和顺铂组成。手术后检查切除肿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反应。肿瘤组织对化疗的反应根据肿瘤坏死程度和残留肿瘤组织范围分为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评价患者生存期与肿瘤组织对化疗反应等级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中.2例(5%)属Ⅳ级,16例(40%)为Ⅲ级,18例(45%)为Ⅱ级,4例为Ⅰ级。肿瘤组织反应为Ⅲ -Ⅳ级患者的手术完全性切除率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P<0.05),中位生存期亦显著长于Ⅰ-Ⅱ级患者(P<0.05)。肿瘤组织反应属Ⅲ-Ⅳ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与Ⅰ-Ⅱ级患者比较明显为长(P<0.05)。结论由新辅助化疗诱导的肿瘤组织反应程度是ⅢA期NSCLC患者获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化疗后肿瘤切除标本上,有明显肿瘤组织反应(Ⅲ-Ⅳ级反应)存在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