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定向设计合成高效低毒的新一代青藤碱类药物提供线索。方法以青藤碱为先导物,对C环进行结构改造。结果共合成7个衍生物,进行了抗炎镇痛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5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结论C环结构修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抗白血病药物靛玉红以及靛蓝和异靛蓝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克美  张曼云  方正  黄量 《药学学报》1985,20(11):821-826
靛玉红是我国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个药物(1)。前报(2)已报道了N1′取代靛玉红衍生物的合成。为了研究靛玉红分子内氢键(N1取代)和两个吲哚环连接位置对于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我们合成了N1-取代和双取代的靛玉红衍生物(Ⅰ1,Ⅰ2,Ⅰ3)和六个靛蓝、异靛蓝衍生物(Ⅱ1~3,Ⅲ1~3)。其中,N-乙基靛蓝和N-甲基或乙基异靛蓝都对Walker癌肉癌256具有抑制作用,而它们的母体化合物则没有抗肿瘤活性。N1-取代的靛玉红(Ⅰ1~2)无活性,但N,N′-双甲基靛玉红确又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15个2-烷基-4(1H)-喹诺酮生物碱(IVa~g,Va~h),其中5个化合物是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的(包括2个新化合物IVa,Vc),IVa,d,f;Vb,c,d,f,h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合成。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和抗溃疡的作用。IVb还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白血病药物靛玉红的N1′-取代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克美  张曼云  方正  黄量 《药学学报》1984,19(7):513-518
为提高靛玉红在体内的吸收及其治疗白血病的疗效,从增加化合物的溶解度着手,设计合成了16个N1′,-取代的靛玉红衍生物。N1′,的取代增加了化合物的脂溶性。4个衍生物(Ⅲ,Ⅳ,Ⅻ和ⅩⅤ)对大鼠瓦氏癌肉瘤的抑制率在与靛玉红等克分子剂量下较母体的高。在同一实验中化合物Ⅲ的抑制率为58%,而靛玉红为30.8%。  相似文献   
5.
李颐南  吴克美  黄量 《药学学报》1982,17(11):866-867
异三尖杉酯碱(Ⅰ)是三尖杉植物(Cephalotaxus)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四个酯碱之一。其它三个酯碱均已有合成的报道。为探索采用非经典的α-烷氧-α-溴代乙酸酯用于Reformatsky反应以合成异三尖杉酯碱的可能性,进行了以该类试剂与简单酮的模拟反应。  相似文献   
6.
抗白血病药物靛玉红的N_(1′)-取代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靛玉红在体内的吸收及其治疗白血病的疗效,从增加化合物的溶解度着手,设计合成了16个N_1′,-取代的靛玉红衍生物。N_1′,的取代增加了化合物的脂溶性。4个衍生物(Ⅲ,Ⅳ,Ⅻ和ⅩⅤ)对大鼠瓦氏癌肉瘤的抑制率在与靛玉红等克分子剂量下较母体的高。在同一实验中化合物Ⅲ的抑制率为58%,而靛玉红为30.8%。  相似文献   
7.
农吉利抗癌有效成分的分离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间治疗皮肤癌的一种野百合属植物农吉利(Crotalaria sessilufkira L.)中分离出两个生物碱(Ⅰ,Ⅱ)。结构测定表明碱Ⅰ为一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碱Ⅱ为下向千里光次碱(Retronecine)和阔叶千里光次酸(platynecic acid)组成的一个新的双稠吡咯啶生物碱。碱Ⅰ对小鼠肉瘤180,白血病615,瓦克癌256均有抑制作用。为了降低其对肝脏的毒性,合成了碱Ⅰ的八个衍生物(1~8),其中1,7,8对瓦克癌256有抑制作用,但都因毒性较大而未推荐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3个2-烯基-4(1H)-喹诺酮(I~II),其中化合物II是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其余2个化合物尚未见文献报道。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及中间体进行了初步药理试验,表明有一定的扩张血管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长效避孕药,我们采用了17β-甾醇酯与等重量的羟胺盐酸盐在吡啶存在下反应,合成了5个炔诺酮和18-甲基炔诺酮的17β-甾醇酯肟-3(Ⅱa-e)。所得的酮肟是顺式和反式的混合物,用HPLC测定了两种异构体的比例。其中四个光活酮肟(Ⅱ_(a,b,c,d))用旋转薄使仪分离得到了各自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不同处。  相似文献   
10.
N-3-甲基丁基-N-1’-甲基丙酮基亚硝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在林县霉变食物中发现的一种新亚硝胺,即N-3-甲基丁基-N-1’-甲基丙酮基亚硝胺的合成方法。其合成路线为:①由亮氨酸脱羧制备异戊胺;②由丁酮经溴化制备3-溴丁酮;③异戊胺和3-溴丁酮合成N-3-甲基丁基-N-1’-甲基丙酮胺;④该二级胺经亚硝基化即可制得该种新亚硝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