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 T1WI、T2WI、FLAIR序列行Ax、Cor、Sag三个轴向扫描,并行增强扫描,综合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结果根据NIH的诊断标准,9例患者均患双侧听神经瘤,3例合并多发脑膜瘤,3例合并脊膜瘤,2例患者合并晶状体后包膜下浑浊,4例合并神经纤维瘤。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可表现多样,其典型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皮损少见。MRI增强扫描对较小听神经瘤及神经纤维瘤、脑脊膜瘤检出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优势。MRI是目前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最佳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MRI对骨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1869例病例,均行X线及MRI检查,部分病例行内窥镜和手术治疗,还有一部分病例行CT检查,所得资料较完善,对照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37例四肢骨肿瘤X线与MRI均能确定病变所在,但对肿瘤侵及范围与周围软组织侵及情况,X线片明显不如MRI.中轴骨原发及转移瘤178例,X线片仅能对有明显骨质破坏及瘤骨形成的11例显示,而MRI可显示178例,尽管椎体或附件骨形态正常,但对瘤骨的显示不及X线.74例股骨头坏死病例,X线片可显示15例,CT显示38例,MRI不仅显示全部病例,而且关节内情况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及CT.MRI对脊椎椎间盘突出997例的检出率为90%,常规X线正侧位片不能明确显示,CT对颈椎椎间盘突出的显示不太理想,MRI 324例678个颈椎椎间盘突出,CT可明确显示102例232个.关节病变,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撕裂、退变及韧带损伤192例常规X线及CT检查难以显示.骨性关节炎,MRI可显示软骨缺损、骨质吸收、骨髓挫伤200例,但对骨刺及游离骨的显示率不及CT、X线片,X线显示游离骨29例,MRI仅显示8例.骨与关节结核94例,X线、CT、MRI均可显示,但周围软组织情况MRI较好.结论:磁共振成像是骨与关节系统临床诊断评价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MRI对脑颜面血管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例脑颜面血管瘤全部行CT、MRI检查,实行双盲法评价各显示的特点、信息,以达到充分认识CT、MRI对脑颜面血管瘤的优、缺点。结果①CT可显示全部钙化;②CT可较好地显示颅骨情况;③CT增强扫描可部分显示软脑膜畸形血管;④CT对局部脑皮质萎缩情况的显示尚可;⑤MRI能肯定钙化者仅2例,呈长T1短T2之信号,其它3例均不能肯定;⑥MRI亦可显示局部板障增厚,皮质硬化增厚,但不如CT显示的清晰;⑦MRI平扫即可显示软脑膜流空血管;⑧MRI对脑实质萎缩的显示优于CT,尤其以T2WI及PLAIR序列更明显。结论由于钙化、颅板增厚及皮质萎缩是诊断该病的重要影像学表现,因此CT在该病的诊断价值优于MRI,MRI是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史振乾  黄文起 《中原医刊》2011,(15):125-126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病理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1997年12月至2010年11月60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MR/不同成像序列所显示脑白质损伤病灶数目分别为:DWI显示727个,F1AIR显示126个,T1WI显示96个,T2WI显示58个。侧脑室周围不同部位脑白质区病灶形态分布:簇状病灶分布于侧脑室后脚附近脑白质最多(18例);线状病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及室管膜下区域;分别显示为10例,7例;斑片状病灶以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后角分布相对较多,分别为22例,19例。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在脑内的表现形式有脑室周围一脑出血(IVH)8例,蛛网膜下隙出血(SAH)11例,SAH+IVH3例,以〈32周居多;有侧脑室周围脑白质损伤和软化囊变等形式占51例(51/66)。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是一个动态病理过程,病理基础决定MRI表现,MRI表现可作为损伤程度及临床,病理转归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 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扫描,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MS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病灶部位、大小、形态、邻近结构、远处转移)具有典型特征;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胃癌早期、进展期准确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较无明显差异(P0.0 5);胃癌T分期的MSCT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T1期(75.00%)、T2期(66.67%)、T3期(86.67%)、T4期(81.82%)。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治中有较高捡出率,对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对胃癌患者术前评估及合理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显像在肺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56例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患者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肺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残端复发、残端复发合并转移、单个病灶、多发转移及胸部未见明显复发转移征象患者例数分别为14、9、4、13、12;~(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诊断肺癌术后复发灵敏度为93.18%(41/44),特异性为75.00%(9/12),准确性为83.93%(47/56),阳性预测值为93.18%(41/44),阴性预测值75.00%(9/12)。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肺癌中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对肺癌患者术后随访复发诊断价值较高,为临床医师制定辅助化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的特点及病理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特点及病理对照。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10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 12例孤立性纤维瘤,9例与胸膜宽基底相连,3例位于肺内。病灶呈胸部单发肿块,呈丘状、椭圆形或呈铸型生长肿块,可见浅分叶,9例密度均匀,3例见囊变坏死,2例见散在钙化。增强扫描9例轻中度均匀强化,3例呈"地图样强化",内见囊变坏死。6例见蒂状结构,2例为血管蒂。病理及免疫组化:10例为良性孤立性纤维瘤,2例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镜下见瘤细胞稀疏区和密集区共存,可见血管外皮细胞瘤样分支状血管;细胞稀疏区胶原化较明显;细胞密集区由梭形细胞构成,形成人字形或席纹状排列。免疫组化:所有肿瘤CD34(+)、Vimentin(+)、S-100(-),9例Bcl-2(+)、11例CD99(+)。结论胸部良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明确病变的部位、血供情况及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的影像支持,确诊仍需要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MRI及病理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MRI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MRI表现为T1WI低或等低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扫描示肿瘤周围性强化18倒,伴有肿瘤内分隔者7例,不伴肿瘤分隔者11例.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MRI不均匀信号区,提示囊变,出血,胶原沉积、纤维化或钙化等病理变化.结论: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疾病诊断,并对进一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脊柱硬膜外淋巴瘤(15例)和白血病(10例)患者共计25例,将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磁共振成像仪扫描,观察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发病部位及MRI表现情况。结果共25例患者中23例(92.00%)出现脊柱及其附件弥漫性病变,且多为脊柱硬膜外淋巴瘤,其中胸段椎管内硬膜外病变患者最多。对MRI表现部位进行分析,发现脊柱硬膜外淋巴瘤多发于椎管及椎管外,而白血病则多发于椎管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硬膜外淋巴瘤好发于胸椎,而白血病则胸椎、腰骶椎及骨盆均有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RI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矢状面T1WI、T2WI病变节段呈弥漫性斑点状、斑片状出现短T2信号,且横断面T1WI、T2WI硬膜外软组织呈新月、半月形等T1和等T2信号,而白血病均未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MR表现有一定特征,MR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