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尿源性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细胞1(Th1)/Th2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谱水平变化及其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20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尿源性脓毒症患者、80例常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及100名查体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对照组。对脓毒症组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入组脓毒症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共53例(检出革兰阴性菌53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共45例(检出革兰阳性菌45株),以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脓毒症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分别为(59.84±7.41)%、(34.84±5.26)%、(1.42±0.65),低于局部感染组、对照组,而IL-2、IL-4、IL-6、IL-10、TNF-α、IFN-γ分别为2.69(0.98,16.23)pg/ml、2.49(0.74,22.74)pg/ml、88.41(10.24,188.52)pg/ml、25.63(1.74,74.15)pg/ml、3.25(1.01,16.96)pg/ml、7.11(1.22,15.63)pg/ml,高于局部感染组、对照组(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CD3+、CD4+、CD4+/CD8+分别为(64.15±4.71)%、(37.41±5.41)%、(1.53±0.34),高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IL-6、IL-10、TNF-α分别为70.12(15.26,152.37)pg/ml、10.89(2.22,35.96)pg/ml、2.88(1.01,15.27)pg/ml,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0.05)。CD3+、CD4+、CD4+/CD8+、IL-6、IL-10等指标鉴别革兰阳性菌感染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0.681、0.656、0.769、0.758,当截点值为61.70%、35.10%、1.47、77.41 pg/ml、17.16 pg/ml时约登指数最大。结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谱水平的失衡,且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脓毒症患者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可根据这些指标进行早期诊断及病原菌类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内皮素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内皮素系统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并介绍若干用于肿瘤治疗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系统包括内皮素 (ET -1、ET -2、ET- 3)、内皮素受体 (ETA、ETB)及其信号传导通路 ,它在多种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参与血管收缩的调节、组织分化和发展及细胞增殖和激素的产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内皮素系统广泛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包括促有丝分裂、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骨骼重塑和新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γ-氨基丁酸受体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γ-氨基丁酸受体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方法综合最新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γ-氨基丁酸受体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近况。结果-γ-氨基丁酸受体及相关药物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结论这些药物的研究进展对治疗γ-氨基丁酸在大脑中的水平异常及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RGD肽及目前活性较好的非肽类纤维。0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一系列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酪氨酸及对硝基苯甲酸等为主要原料经多步合成,对所得化合物用比浊法测定在1×10-6 mol.L-1时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结果:合成了18个N-取代-O-对甲脒苯胺基羰甲基-L-酪氨酸甲酯类化合物(Ia~r),均为新化合物。结论:其中10个化合物(Ia,f,g,i~m,q,r)显示一定的活性,活性最高的(Ig)抑制率达64%。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能阻止通过各种途径激活的血小板聚集,因而可以有效地抑制血栓的形成。本文综述非肽类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介绍其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具心血管活性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为先导物,结合某些钾通道阻滞剂的结构特征,设计合成了28个3,4-二氢(I1~4)和1,2,3,4-四氢苄基/萘甲基异喹啉化合物(II1~18)及有关季铵衍生物(I5,6和II19~22)。药理试验表明:除化合物I4有一定升压作用外,大多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降压和减慢心率活性,其中化合物II1的降压活性最强。分析定量构效关系发现:化合物母核氮原子电荷愈大(即其绝对值愈小),降压作用愈强;反之,减慢心率作用愈强。异喹啉母核氮原子电荷可能为影响作用于血管或心脏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吲哚嗪类化合物Butoprizine为先导物,结合β-受体阻断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9个吲哚嗪类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抗氯仿诱发小鼠室颤结果表明,化合物(2),(6)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活性。  相似文献   
8.
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敏  华维一  彭司勋 《药学学报》1995,30(2):112-118
某些异喹啉化合物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如喘速宁的纯光学异构体R-(+)体有较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文重点对四氢异喹啉母核(I1~I4)的2位进行取代基修饰,共合成了14个化合物。体外药理筛选结果初步表明,大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II3,II5,II7,II8和II10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用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研究噻氯匹定的抗AS作用。噻氯匹定20和60mg·kg-1·d-1连续8wk,po,能显著抑制鹌鹑动脉内膜AS斑块形成.每2wk测定血清血脂,该药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影响,但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有升高.于AS造型2和4wk,血清NO水平下降;在AS造型6wk,NO水平升高,噻氯匹定可逆转AS造型引起的NO水平变化.用放免法分析该药对前列环素合成的影响,结果噻氯匹定3.3,10和30mg·kg-1,24h内ig3次,均显著提高大鼠动脉壁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结果表明噻氯匹定可抑制鹌鹑实验性AS斑块形成,除抑制血小板功能外,保护内皮功能可能也是该药抑制AS病变形成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POLYGEN软件中的CHARMm程序和集团坐标轮换法,对合成的14个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结构进行计算机分子模拟。根据所得化合物的能量最低构象,计算了其VDW体积、偶极矩、总键能、总键角能、总非正则能和母核氮原子电荷等值,并作为结构参数与化合物α-肾上腺素能受体亲和力活性进行相关分析,以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两个相关性较好的方程:1gl/IC_(50)(α_1)=5.4815+0.2120BE-0.6285IE-0.1015PS[n=14,r=0.7597,s=0.3716,F=4.5490>F_(1-0.05)(3,10)=3.71];1gl/IC_(50)(α2)=12.9820-0.0289VV+0.1594AE+0.3745IE[n=14,r=0.9493,s=0.2882,F=30.3844>F(1-0.01)(3,10)=6.55]。结果提示,分子的非正则能(IE)愈大,对α_2受体选择性愈高,反之,对α_1受体选择性增强;活性主要取决于化合物分子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