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究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规律间断给药与恒速持续给药对体温升高的影响.方法 选取宣城市中心医院在2015年1至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200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间断组(n=100)和持续组(n=100).间断组单次给予10mL剂量,持续组按10mL/h恒速持续给药,药物剂量为0.08%罗哌卡因8mg+0.4μg/mL舒芬太尼4μg.记录两组在镇痛前、镇痛后60、120、180、240、300min、分娩时及分娩后60min时的产间发热例数、感觉平面阻滞、白细胞介素-6、鼓膜体温等情况;对比两组产妇及其新生儿产程时间、镇痛时间、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等硬膜外阻滞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产间发热及感觉平面阻滞在各时段均无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1.52、0.79,均P>0.05);与镇痛前相比,两组在镇痛后240、300min、分娩时及分娩后60min时的鼓膜体温均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两组在所有镇痛后时段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镇痛前高,且持续组升高更为明显(F值分别为3.42、4.00,均P<0.05);持续组在镇痛后180、240min时的VAS评分较间断组高(F=3.23,P<0.05);持续组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的用量较间断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3、6.16,均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规律间断给药与恒速持续给药产生的产间发热例数无明显差异,体温升高可能与白细胞介素-6有关.规律间断给药使用药物剂量较小,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对脂多糖(LPS)休克大鼠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A组静注复方氨酸钠5~7 ml,1 h后静注LPS 10 mg/kg;B组静脉给予4%丙二酰-谷氨酰胺5~7 ml,1 h后静注LPS 10 mg/kg;C组静脉泵注复方乳酸钠5~7 ml.LPS注射前、后,持续监测MAP、HR.LPS注射6 h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和收缩末直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分钟心输出量(CO).结果 注射LPS3~6 h,A组和B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注射LPS 6 h后,与C组比较,A、B组LVEDD、、LVESD明显缩短,FS、CO明显降低(P<0.05);同时A组明显短于和低于B组(P<0.05).结论 谷氨酰胺能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O位-N-乙酰葡糖胺(O-GlcNAc)修饰在谷氨酰胺诱导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正常对照组(C组)仅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LPS组、G+LPS组和A+G+LPS组均静脉注射LPS10 mg/kg,G+LPS组给予LPS前1 h静脉注射谷氨酰胺0.75 g/kg,A+G+LPS组给予LPS前1h依次静脉注射谷氨酰胺0.75 g/kg和O-位-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转移酶抑制剂四氧嘧啶50 mg/kg.注射LPS后6 h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测定O-GlcNAc和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比较,其他各组心肌O-GlcNAc和HSP70的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G+LPS组心肌O-GlcNAc和HSP70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G+LPS组比较,A+G+LPS组心肌O-GlcNAc和HSP70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O-GlcNAc修饰参与了谷氨酰胺诱导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HSP70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BIS 监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 LC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110例LC 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根据 BIS 调节丙泊酚用量,对照组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节丙泊酚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 T1、T2、T3点 HR、SBP、DBP 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丙泊酚用量、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 MMSE 降低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BIS 监测麻醉深度,可合理指导麻醉用药,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分别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记录2组患儿术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腹5 min(T2)、拔管后(T3)各时间段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应激指标,术后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以及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与T0相比,2组患儿T2、T3的MAP、心率、SpO2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阶段对比中,瑞芬太尼组T1、T2、T3的MAP、心率波动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SpO2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PAED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5);苏醒6 h(t2)、苏醒12 h(t3)时刻较苏醒时(t0)时刻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瑞芬太尼组t0~t3的FLACC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总不良反应低于丙泊酚组(P<0.05)。 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股沟斜疝腹腔镜术中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优于丙泊酚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程度,减轻对患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局麻药试验量加入肾上腺素对误入血管的预测作用。方法择期手术患者63例,ASAI或Ⅱ级,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23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2例,Ⅱ组11例。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40例,随机均分为Ⅲ、Ⅳ两组,每组20例。Ⅰ、Ⅲ组注入含1:40万U肾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4ml,Ⅱ、Ⅳ组注入1.5%利多步因4ml。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60s内HR最快时(T1)的SBP、DBP、HR及头昏、心悸等情况,计算Ⅰ组T1时SBP、DBP及HR变化95%可信区间。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1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与Ⅱ、Ⅲ、Ⅳ组比较,T1时Ⅰ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Ⅰ组患者头昏、心悸10例,Ⅱ、Ⅲ、Ⅳ组0例。Ⅰ组T1时SBP、DBP及HR变化95%可信区间分别为27.4~44.3mmHg、11.1~24.5mmHg及31.3~57.7次/min。结论 1:40万U肾上腺素加入局麻药中用于硬膜外麻醉试验量,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及时准确地发现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从而有效避免局麻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联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将产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在产妇宫口开至2 cm时,A组产妇给予0.3 mg/ml纳布啡联合0.1%罗哌卡因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方肌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疼痛、认知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1月宣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需要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腰方肌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阈值;测定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通过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恢复质量15项量表(QOR-15)问卷分别判定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和恢复质量;统计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采取自控镇痛和止痛药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 h、1 d、3 d的VAS评分分别为(7.34±2.13)、(4.25±0.78)、(1.54±0.23)分,均低于对照组[(9.63±3.41)、(5.46±1.26)、(2.12±0.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前5 min的MAP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全麻下行腹部手术不同导尿时机与老年男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麻下腹部手术的195例老年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前实施导尿)、B组(麻醉后5 min实施导尿)、C组(麻醉后10 min实施导尿), 每组各65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的舒适度、苏醒期躁动、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及尿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尿时、导尿后三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且A组患者的各指标明显高于C组(P<0.05)。导尿时, A、B组患者的心率较导尿前明显加快, 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导尿前均明显升高;C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平稳。C组患者的术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 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 CRBD发生率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智勇  包义勇  丁美平  吕辉 《安徽医学》2012,33(12):1659-1661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ASAI级,年龄1~7岁,随机分为4组(n=15):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组(A组),七氟醚联合骶麻组(B组),氯胺酮丙泊酚联合骶麻组(C组),氯胺酮联合骶麻组(D组)。A、B组七氟醚6%~8%面罩吸入诱导,氧流量5~6 L/min,C、D组肌肉注射氯胺酮4~6 mg/kg、阿托品0.02 mg/kg基础麻醉,鼻导管吸氧,4组患儿均行骶管阻滞。术中A、C组静脉泵注丙泊酚、B组七氟醚持续吸入、D组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维持麻醉。分别记录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前基础值(T1)、切皮时(T2)、切皮后15 min(T3)、术毕(T4)各时点的MAP和HR,术中呕吐、体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加、SpO2%和苏醒期躁动情况及评分。结果与C、D组比较,A、B组诱导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D组比较,A、B、C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T1比较,T2~T4时D组MAP升高、HR增快(P<0.01);与A、B、C比较,T2~T4时D组MAP升高、HR增快(P<0.01);与A、B、C组比较,D组术中体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及苏醒期躁动率均增高(P<0.01);与D组比较,A、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麻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