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试验监测重症监护病房中40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我院监护病房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了解四年来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 用E试验法测定40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11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 克拉维酸E试验酶试条检阅细菌产ESBL的情况。结果 亚胺培南对所有受试菌保持最高抗菌活性,细菌耐药率仅为7.5%;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仍有较高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6.0%、20.0%、22.5%、23%和26.8%;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在42.8%—46.8%之间。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 克拉维酸筛选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ESBLs产生菌27株,检出率分别为40.9%和27.3%。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是亚胺培南,所有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ESBLs菌株都对之敏感。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ESBLs株保持较高体外抗菌活性,但2001年分离菌耐药率有所增加。四年资料相比,所测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由1998—2000年的11%—14%增加至2001年的26%,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1998—1999年的45.2%上升至2000—2001年的79.6%,细菌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 亚胺培南抑菌率最高,对ESBLs产生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抗菌药物(尤其是加酶抑制剂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滥用,已造成细菌对其耐药率升高,且对付产酶耐药株感染逐渐失去优势。  相似文献   
2.
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26株临床分离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索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9种抗菌药物对26株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比较产酶株与非产酶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产酶株所产肛内酰胺酶对亚胺培南的稳定性和丝氨酸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保护效应。结果 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多西环素对26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较强抗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96.2%、96.2%、92.3%、84.6%,SMZ/TMP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抑菌率分别为65.4%和50%,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敏感性较差,耐药率在80%以上;产酶株与非产酶株药敏结果比较,产酶株对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非产酶株高,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不大。酶稳定性试验显示,有4株产酶菌产碳青霉烯水解酶,酶抑制试验表明,克拉维酸对这4株菌所产酶无抑酶保护效应,而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EDTA对4株菌所产酶有抑制作用,且酶活性能被ZnCl2复活。结论 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院内感染株有较强的抗菌活性;4株产酶菌所产碳青霉烯水解酶可能为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对志贺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志贺菌属和大肠埃希菌株共65株,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测定利福昔明对这65株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利福昔明对志贺菌属的MIC90值为64μg/ml,与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相近,明显高于加替沙星而低于SMZ/TMP;利福昔明对大肠埃希菌的MIC90值为64~>128μg/ml,与其他抗菌药物相近.结论利福昔明对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986~1988年重庆地区7例耐药性伤寒的临床表现与药物敏感度试验。耐药性伤寒的临床表现较重,热程长,并发症较多,抗菌治疗的困难亦较大。通过临床治疗及抗菌药对耐药伤寒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表明喹诺酮类抗菌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部分新的氨基糖苷类对耐药伤寒杆菌效果甚好,可以单用或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司帕沙星与其他5种抗菌药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司帕沙星对临床分离的199 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司帕沙星对革兰阳性菌的MIC90为0.125~0.5m g/L,对金葡球菌、化脓链球菌的抑菌率均为100% ,强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菌也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相似。不同细菌接种量和不同浓度血清对其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仅在pH5.0 时抗菌活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国产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61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并与环丙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葡球菌和表葡球菌均敏感,其抑菌率分别为100%、99%和99.1%;5种喹诺酮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显示明显的抗菌活性;对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以环丙沙星最强,抑菌率为90.90%;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产β-内酰胺酶的阳性和阴性细菌,其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了解1998~2001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用E试验法测定400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1种抗生素的MIC,并用头孢他定/头孢他定 克拉维酸(2001年新增:头孢噻肟,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E试验试条检测细菌产ESBLS的情况。结果:亚胺培南对所有受试菌有最高抗菌活性,细菌耐药率仅为7.5%;所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都对之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定仍有较高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6.0%,20.0%,22.3%,23%和26.8%,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在42.8%~46.8%。筛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生菌29株,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7.3%。4年资料相比,所测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由1998~2000年的ll%~14%增加至2001年的26%,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1998~1999年的45.2%上升至2000~2001年的79.6%,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亚胺培南抑菌率最高,对ESBLs产生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细菌对加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8.
司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检测司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37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3种同类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司氟沙星对金葡球菌、表葡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0.03~0.06mg/L,抑菌率75%~93.8%;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亦有较强的抗菌作用,MIC900.06~1.0mg/L,抑菌率92.5%~100%;除粘质沙雷氏菌和柠檬酸杆菌耐药率较高外,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亦有53.1%~85.7%的抑菌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每次2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14日。结果: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细菌性感染114例,临床治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68.42%和88.60%,细菌清除率为94.57%。纸片药敏结果表明临床分离菌对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敏感率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皮疹、转氨酶升高等,试验中未见光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治疗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急性中、重度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E试验对监护病房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用E试验法对我院监护病房分离的200株革兰氏阴性杆进行13种抗菌剂的体外敏感度测定,同时用经典的试管双倍稀释法作比较,以评价E试验法在研究细菌耐药性方面的作用;进一步用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检测对头孢他啶MIC≥2μg/ml的菌株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产生菌。结果 药物的抑菌率分别是:亚胺培南91%,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8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头孢他啶76%,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各为66%和68%,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均为60%,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各为57%和58%,头孢呋新35%。E试验法和试管法的符合率为78.9%,但前者重复性更好。从80株对头孢他啶MIC≥2μg/ml的菌株中筛选出ESBL产生菌9株,主要出现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结论 亚胺培南有较高抑菌率,且对ESBL产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在分别加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抗菌活性均有所提高,表明酶抑制剂的应用亦是对付产酶耐药菌的策略之一。E试验法在研究细菌耐药性的方法中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操作方便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实验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