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低血糖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中临床无症状62例,余18例表现为吸吮差、拒乳、对外界刺激及生理反射和肌张力反应弱、嗜睡、易激惹、口唇发绀、呼吸暂停;42例无明显病因,有明显病因者38例,包括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小于胎龄儿、宫内感染、枫糖尿病、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症病因复杂,多数患儿无典型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并积极干预,是避免低血糖症引起脑损伤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观察正常人、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和原发性高血压Ⅱ~Ⅲ期三组受试者动态血压变异参数。正常组与Ⅰ期组 2 4小时、昼间平均收缩压及其相应标准差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 ) ,而 2 4小时、昼间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及其相应标准差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正常组与Ⅱ~Ⅲ组 ,Ⅰ期组与Ⅱ~Ⅲ组各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及其相应标准差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相似文献   
3.
观察心室除极顺序异常患者82例心电图Q—TC与J—TC间期,并与正常人100名对照。Q—TC间期延长发生本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和双束支传导阻滞组分别为30 65%、90.91%、55.56%,三组间差异显著(P<0.01)。但应用J—TC间期测定则大部分(89.02%)处于正常范围,三组J—TC间期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结果证明,Q—TC间期测定不适用于有室内传导障碍的患者,而J—TC间期因已除去了心室肌除极时限的影响,是一个判断心室肌复极状态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亚型分类标准(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台医院内科住院的67例发病48 h内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TOAST分型将6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心源性脑梗死(CE)组(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26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16例)、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2例)、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16例)等5个亚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A、SAO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2、3.430,P=0.000、0.001);其他各脑梗死亚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LAA、SAO的危险因素,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TOAST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氯吡格雷改善高血压病高危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对高血压病高危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525例高血压病高危患者依照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敏感者和阿司匹林抵抗者,将114例阿司匹林抵抗者随机分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411例阿司匹林敏感者中随机选取40例设为对照组.三组患者给予严格的药物治疗后随访一年,观察阿司匹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三组患者治疗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地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较少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P<0.01),而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安全,且能提高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镁盐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例,与传统疗法相比,急性期心衰,休克发生率显著降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减少。观察结果证实镁盐对于心肌梗塞急性期血液动力学及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脂康对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口服血脂康,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疗程24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IMT和Hs—CRP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且两组治疗后组间Hs—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康降脂疗效确切,且能较好的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安全有效的降血脂药物。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病人的脉压及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脉压(PP)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283例高血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用动态血压计测定PP,分析PP与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同时测定165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 MT)、283例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判断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分析PP与I MT、LVMI和UAER的关系。结果PP随着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BMI、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的升高而升高,相关分析显示PP与BMI、SBP、FBG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示BMI、SBP始终与PP有密切关系;PP与I MT、LVMI、UAER呈正相关,当PP升高时,可增加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和范围。结论PP不仅与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相关,而且与靶器管损害程度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3年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6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胸部CT病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D-二聚体(D-D)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喘息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持续时间、胸部CT病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D、TNF-α、IL-6、IL-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效果较好,可加速缓解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和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CS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ACS组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是否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又分为不同的亚组。比较ACS与对照组及ACS组内高、低危亚组之间HRT等指标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再发心脏事件。根据既往危险分层界定点设定高危因子,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判HRT等指标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①ACS患者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②ACS合并心衰组及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S均明显低于无心衰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③ACS后事件组TO高于非事件组(P〈0.05),Ts低于非事件组(P〈0.05)。④TO与TS结合时优势比最强(OR单=6.351;OR多=4.163,P〈0.01)。结论TO与TS结合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最强,HRT可作为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