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检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血液单核细胞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量的变化,并结合内脏功能损害,多器官衰竭(MOF)和严重全身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生物法检测24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单个器官功能损害患者,MOF患者,局部感染患者和严重全身感染患者及30例正常人单核细胞体外产生IL-1的量。结果:烧伤患者伤后单核细胞产生IL-1的量减少,且病情越重,减少越多,在MOF患者尤  相似文献   
2.
不同深度糖尿病大鼠烫伤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正常SD大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诱导成功1、2、3、4周检测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胶原含量,以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判断典型糖尿病性皮肤改变所需的时间。以恒温恒压烫伤仪制作烫伤模型,制模条件为0.5kg压力下,80℃,分别作用时间4.6、12s,48h后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烫伤深度。结果糖尿病大鼠诱导成功后4周,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含量为(31.40±3.45)U/mg、胶原含量为(12.60±0.57)mg/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出现典型的糖尿病性皮肤改变。HE染色烫伤时间4、6、12s时深度依次为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结论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简单、方便,重复性高,为研究糖尿病创面愈合提供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烧伤后早期应用中/长链甘油三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烧伤后早期肠内喂养中链甘油三酯 (MCT) /长链甘油三酯 (LCT)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 30例烧伤面积 >30 %TBSA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 )。F组 ,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Fresubin 75 0MCT ;N组 ,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Nutrison。于伤后 2 4h内进行完全肠内营养支持 ,共持续 10d。于伤后 1、4、7、10d检测两组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IL) 2、IL 4、前列腺素 (PG)E2 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改变。 结果 伤后各时相点F组患者血浆IL 2水平与N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伤后 4dF组PGE2 水平较N组明显降低 (P <0 .0 1) ;伤后 4、7、10dF组IL 4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高于N组 (P <0 .0 5~ 0 .0 1)。 结论 在改善烧伤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 ,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单纯LCT制剂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目前已成为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此,本文就严重烧伤病人发生MOF的情况,结合血中细胞因子TNF,IL-1,PGE_2的变化,探讨了烧伤病人MOF发生发展的某些规律,为临床防治提供一些理论基础,现总结于此,以供借鉴。 1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背景 近年随着对各种危重疾病过程病理生理的认识和抗休克措施的不断提高,严重创(烧)伤病人因休克而  相似文献   
5.
100例严重烧伤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两阶段烧伤死亡病人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讨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总结近20年死亡烧伤病人100例,按前后各10年各50例病人分组(A和B两组),对其病死率,烧伤面积,深度,致伤原因,院前治疗情况,入院时间,存活时间,吸入伤,气管切开,呼吸机与纤支镜的应用,手术例次,血液透析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烧伤严重程度无差别。致伤原因(多为火焰,爆炸和热液)和死亡原因(严重全身感染,多脏器衰竭和吸入性损伤)也类似,而近10年烧伤病死率明显降低,而入院时间明显滞后,但病人入院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进一步分析发现近10年气管切开和呼吸机应用更加积极和应用广泛,纤支镜辅助检查和治疗增多,手术积极并例次增多,血液透析病例增多。结论 近lO年积极的气管切开,呼吸机和血液透析的应用和积极的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改进对延长严重烧伤病人的存活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在创伤愈合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组织创伤修复、缺血缺氧和炎症等情况下,原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经过生芽、迁移、增殖与基质重塑等形成新毛细血管的过程。它包括5个阶段:(1)血管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降解血管基底膜。(2)EC穿过基底膜迁移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部分创面外用抗菌药物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皮生长因子 (EGF)、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 按所加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丁胺卡那霉素(0.021、0.210、2.100 mg/L)组、庆大霉素(5、 50、500 mg/L)组、氯霉素(0.01、0.10、1.00 mg/L)组、磺胺米隆(5、10 g/L)组、FGF2(2 400 U/ml)组、 EGF(2 000 U/ml)组及rhGH(0.016、0.160、1.600 g/L)组。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1)MTT法检测:与对照组A值0.455 3±0.021 7比较,各种剂量丁胺卡那霉素组、庆大霉素组、氯霉素组、磺胺米隆组成纤维细胞A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其中磺胺米隆(5、10 g/L)组降低最明显,分别为0.101 3±0.001 1、0.095 0±0.004 1(P<0.01)。FGF2组及0.016 g/L rhGH 组细胞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EGF组及0.160、1.600 g/L rhGH组A值与对照组接近 (P>0.05)。(2)细胞周期检测:对照组细胞增殖指数(PI)为(9.63±0.45)%,与之比较,0.210 mg/L丁胺卡那霉素组细胞PI值无明显变化(P>0.05),FGF2组、EGF组及0.016 g/L rhGH组PI值均明显升高,分别为(46.76±2.33)%、(42.30±1.41)%、(13.29±0.47)%(P<0.05或0.01)。 (3)形态学观察:对照组、EGF组及0.160、1.600 g/L rhGH组成纤维细胞数目较多,呈长条形或梭形, 轮廓不清,透明度高;丁胺卡那霉素组、庆大霉素组、氯霉素组、磺胺米隆组细胞数目较少,形态不规则,轮廓清晰,透明度低,细胞内多有颗粒样物质及空泡;FGF2组、0.016 g/L rhGH组细胞分布均匀、密集,呈长条形或梭形,核分裂相多见,轮廓不清,透明度高。结论不同创面外用药物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各异,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创面外用药物,以促进愈合并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8.
烧伤患者急性期反应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观察了27例烧伤患者伤后46天以内血清急性期反应物前白蛋白、铜蓝蛋白、α_1酸性糖蛋白、α_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补体成分C_4、C_(3c)、触珠蛋白的变化趋势、试图探讨它们与病情发生、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C反应蛋白、α_1酸性糖蛋白和α_1抗胰蛋白酶在所有患者都升高,提示烧伤后组织损伤逐渐加重及伴发炎症、感染的存在;白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在伤后均明显降低,提示伤后的分解代谢增加、贫血及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降低与之有关;触珠蛋白伤后明显降低且死亡组更明显,提示其作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保护作用降低是促进死亡的原因之一;伤后补体C_4、C_(3c)在存活组升高而死亡组明显降低,因而可能被用于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总之,观测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以便临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FE复合酶防治烧伤后期肉芽创面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FE复合酶控制烧伤后期肉芽创面常见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笔者单位烧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将FE复合酶50 ml溶于等渗盐水0-150 ml中,使其终浓度为1-3 U/ml,用无菌纱布浸湿该液后湿敷创面,1-2次/d;对照组15例,用庆大霉素+ 等渗盐水纱布湿敷创面,1-2次/d。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5 d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检测两组患者创面的细菌种类及所用药物对创面细菌的敏感率;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植皮术后3、5、 8、10、12 d的创面愈合率。结果两组患者创面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治疗组对MRSA、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3.8%、100.0%、100.0%、100.0%、100.O%、95.0%,高于对照组的17.6%、31.3%、28.6%、44.0%、33.3%、28.0%(P<0.01)。治疗组植皮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0.6±1.5)d,明显短于对照组[(15.3±1.7)d,P<0.01]。治疗组患者植皮术后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植皮术后10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85.4±2.4)%,与对照组(51.3±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E复合酶可以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提高烧伤后期感染创面植皮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了24例严重烧伤病人的血清TNF活性,血单核细胞体外受LPS刺激产生IL-1能力的变化,血浆及MOF死亡病人内脏组织PGE_2定量,血清急性期反应蛋白(APP)的动态变化,以及心、肝酶谱,血气分析,肾功能的变化和8例MOF死亡病人内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发生内脏功能损害(OI)组和MOF的病人烧伤面积、深度及严重休克和严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