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0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脲梗死(MI)患者新近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将34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脲梗死患者分为磺脲类组,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类组,单纯饮食疗法组,分析各组治疗后新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近冠状动脉事件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增加1岁危险率1.02)、吸烟(危险率1.36)、高血压病(危险率1.05)、LDL增高(危险率1.53)、HDL降低(危险率1.72)、使用磺脲类药物(危险率1.3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MI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选择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类药物治疗,严格控制血压,积极降低LDL,提高HDL,避免单纯使用磺脲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 h内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 6h内C反应蛋白 (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2 17例AMI患者发病 6h内的血浆CRP浓度。将患者分为CRP增高组和CRP正常组。所有患者均予介入性治疗。结果 不利的冠状动脉事件 (包括冠状动脉闭塞、再梗死和死亡 ) ,CRP增高组 ( 32 .6 % )较CRP正常组 ( 4 .7% )显著增加 (P <0 .0 1)。两组之间心肌损伤的参数(包括肌酸磷酸激酶高峰和左心室射血功能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MI发病 6h内CRP水平反应出冠脉损伤的易患性 ,可预见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支架后不利的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3.
我科1998年1月至10月共植入具有自动夺获功能心室起搏器6例,男4例、女2例,年龄64.3±10.5岁。植入起搏器的适应证为病窦综合征2例、度房室阻滞2例、度型房室阻滞2例。其中合并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2例。植入起搏器均为Pacesetter公司的RegencySC (VVI型),电极亦为该公司提供的带有激素释放功能的低极化1470T双极电极。起搏器植入手术与普通VVI起搏器相同。术中除常规测定起搏阈值、阻抗、R波振幅外,尚需加测刺激除极波(ER)的振幅。术后当天,用APSu3250型程控仪将起搏器自动夺获功能打开。术后1周及1,3,6,9个月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途径一次性完成室间隔缺损(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5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均确诊为VSD合并ASD。年龄3~21岁,VSD直径4.5~7.6 mm,ASD直径8~21 mm。5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确定VSD适合封堵后,首先封堵VSD,然后封堵ASD。结果 5例患者均单纯经股静脉途径一次介入治疗成功。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经股静脉途径一次性完成房室间隔复合型缺损的介入治疗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创新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白细胞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48h内成功进行PCI的NSTE-ACS患者142例。术前充分抗血小板治疗,询问病史,术后12h内行血常规检查。随访1年。根据1年内有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与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结果把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收缩压、心率、白细胞计数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显示白细胞升高是NSTE-ACS早期PCI患者1年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OR为5.032,95%CI(2.243-9.433),P=0.0012]。结论PCI后白细胞计数是NSTE-ACS早期PCI患者1年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和急性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明确诊断STAMI患者在行急诊PCI支架置入后发生无复流和急性血栓形成,立即给予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治疗,先以0.4μg·kg^-1·min^-1的剂量在3min内冠状动脉注射,30min后以0.1μg·kg^-1·min^-1的速度静脉泵入维持48h。结果无复流及急性血栓在5min内完全消失,同时经1周的观察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冠脉内直接注射联合急诊PCI,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可能成为更安全、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 (Af)患者电复律后对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患有持续性Af的 31例患者实施心脏直流电复律 ,分别于复律前 2h和复律后 4 8h测定血醛固酮及肾素水平。结果 :31例患者中的 2 9例 (94 % )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 ,复律成功患者血醛固酮水平从 (346± 73) pmol/L显著下降到 (171± 36 )pmol/L(P <0 .0 5 ) ,且醛固酮 /肾素比值显著减小 (P <0 .0 5 )。结论 :持续性Af患者成功电复律后血醛固酮水平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青年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T波伪改善并T波记忆现象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例 2 8岁男性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静息心电图示Ⅰ、aVL、Ⅴ1 ~Ⅴ4 导联的T波倒置 ,心绞痛发作心电图示Ⅰ、aVL、Ⅴ1 ~Ⅴ4 导联的T波直立 ,Ⅴ1 ~Ⅴ4 导联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现前降支起始部及中段 2处狭窄 ,分别为 80 %~ 90 %、70 %。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缓解 ,但术后 1周心电图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1月后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考虑该病例有如下特点 :发病年龄轻、T波伪改善及T波记忆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广泛应用 ,其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的技术日臻成熟〔1〕。对于起源于希浦系统的IVT ,常规的方法是在心动过速下消融最提前P电位而获得成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一部分患者采用了术前确定最佳诱发条件 ,以心动过速下最早P电位靶点 ,然后终止心动过速 ,在窦性心律下消融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起源于希浦系统IVT患者共 2 3例 ,男 1 3例 ,女1 0例 ,年龄 1 9~ 61 ( 35± 1 2 )岁 ,其中 3例并发高血压 ,术前心脏彩色多普勒示心脏结构正常 ,心电图均呈右束支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房快速起搏对肺静脉口、左右心耳电重构的影响。方法运用快速起搏左心耳的方法建立心房颤动(AF)模型,在起搏前及起搏后的第1,3,5,7d对左、右心耳;左上、左下肺静脉口;右上、右下肺静脉口的有效不应期(ERP)、ERP频率适应性、ERP离散度及心房间的传导时间进行测定。采用S1S2程序刺激,基础起搏周长(PCL)分别为400,300,200ms,S2为200ms,以5ms的步长递减。程序刺激结合Burst刺激对上述心房部位进行AF的诱发,记录AF的发生率。在第8天关闭起搏器,采用上述相同方法对起搏停止后即刻;2,4,6,24h的上述各部位的ERP进行测定。结果起搏1d后各个基础起搏周长下各部位的ERP明显缩短,ERP频率适应性降低,ERP离散度增大(P<0.05),而心房间传导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起搏终止后各部位的ERP逐渐延长,但起搏终止后6hERP与快速起搏前相比仍有明显缩短(P<0.05);24h后ERP基本恢复到起搏前水平,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各部位AF的诱发率逐渐增高(P<0.05)。结论快速心房起搏不仅引起心房肌电重构,亦引起肺静脉电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