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氟哌利多对丙泊酚麻醉患者意识消失时有效靶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20例。B、C、D组分别静注氟哌利多0.625、1.25、2.5 mg,A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各组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p)和效应室靶浓度(Ce),记录麻醉前及意识消失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B、C、D组与A组比较,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Cp、Ce均明显降低(P均〈0.01),其中D组低于B、C组(P均〈0.01)。各组麻醉前BIS值均〉90,意识消失时BIS值为67±6,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均〉0.05)。与麻醉前相比,四组患者意识消失时HR、MAP和BIS值均降低(P均〈0.05);与D组比较,A组患者意识消失时MAP明显降低(P〈0.05)。B、C、D组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安全剂量的氟哌利多可降低丙泊酚麻醉患者意识消失时的Cp和Ce,呈剂量依赖性,其中2.5 mg氟哌利多与丙泊酚靶控复合诱导血压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单一臂丛神经阻滞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探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单纯肌间沟法或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法。术中监测心电图、心率、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达峰值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判断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间麻醉起效时间、达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阻滞效果评定显著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阻滞利用了两种阻滞技术和优点,弥补了单一臂丛神经阻滞各自缺点,是一种用于病情较为复杂上肢手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宫颈锥切术患者75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小剂量Dex组(D_1组)、大剂量Dex组(D_2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n分别以微量泵缓慢输注氯化钠注射液10 mL、Dex 0.4μg·kg~(-1)、Dex 0.8μg·kg~(-1),继之启动靶控输注丙泊酚,术中根据患者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调整丙泊酚靶浓度,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并根据需要注射小剂量芬太尼。记录入室、局麻时、手术开始、术中10 min、术中20 min、术毕以及清醒时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苏醒时间。结果 3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D_2组丙泊酚c_e(1.5±0.4)mg·L~(-1)、丙泊酚总量(184±54)mg、芬太尼用量(28±11)μg,均显著低于C组[(2.2±0.3)mg·L~(-1)、(259±59)mg、(75±21)μg,P<0.01]和D_1组[(2.0±0.4)mg·L~(-1)、(234±41)mg、(42±16)μg,P<0.01],D_1组芬太尼用量也低于C组(P<0.05)。D_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满意,C组和D_1组部分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分别有14、4例需要放置通气道或辅助呼吸。C组发生低血压10例,高于D_1组(5例)和D2组(2例),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D_2组发生心动过缓12例,高于C组(2例)和D_1组(7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锥切手术麻醉中复合应用Dex不仅可减少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而且能维持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老年病人鼻内镜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鼻内镜择期手术病人60例,年龄60岁以上,体质量40~75kg。随机分为非降压组(C组)和控制性降压组(D组)各30例。C组未控制性降压,D组于手术开始后泵入硝普钠1~5μg.kg-1.min-1,使平均动脉压(MAP)逐渐降到7.33~8.00kPa。于术前1d及术后2、6、24、48、72、96h采血测定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进行MMSE评分。结果与术前1d比较,两组术后2、6、24h的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F=45.6、15.7,P<0.05);与C组比较,D组病人术后2、6、24h的MMSE评分降低更明显(t=2.2~3.4,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术后24、48h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F=3.4、7.7,P<0.05),NSE含量未见显著增高;与C组比较,D组病人术后24、48h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升高更明显(t=2.3、1.8,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加重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121例同种异体皮覆盖头皮微粒皮移植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分别从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其他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高标准消毒手术间、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器械物品不受污染、术中低体温的管理、异体皮的规范处理是降低同种异体皮覆盖头皮微粒皮移植手术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抑制置入输尿管镜时病人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方法 择期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病人5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BMI<30 kg/m2,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不同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组(n=10),S1组、S2组、S3组、S4组和S5组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0.21、0.14、0.09、0.06、0.04 ng/ml.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5~3.0μg/ml,各组按相应效应室靶浓度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待病人意识消失且舒芬太尼达效应室浓度时置入输尿管镜,以进镜即刻至进镜后1 min内病人发生体动反应(咳嗽和吞咽动作除外)为阳性反应.采用Bliss法计算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抑制置入输尿管镜时病人体动反应的EC50为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抑制置入输尿管镜时病人体动反应的EC50为0.084 ng/ml,95%可信区间为0.066~0.107 ng/ml.结论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抑制置入输尿管镜时病人体动反应的EC50为0.084 ng/m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