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1.
本文报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剂抗生素耐药菌株(22)及白色葡萄球菌(Rif~r,Nal~r)间进行的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在高渗缓冲培养基中,将对数生长期中、后期的培养物,以溶菌酶及溶葡萄球菌素处理,DM_3培养基再生得原生质体。将二亲本葡萄球菌的原生质体混合,以CaCl_2及PEG(6000)处理使发生融合及种间遗传转移。根据重组子的色素、耐药性及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显示的质粒带进行遗传分析,证明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中,质粒和染色体的遗传标记均可相互转移,再次证实在金黄色葡萄球菌(22)中存在分子量为2.0Mdal的pcr质粒。  相似文献   
2.
2-酮基-L-古龙酸产生菌原生质体的属间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配对法筛选得一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10-3的优良伴生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97002,混合菌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山梨糖的转化率达90%左右,两菌分别经诱变处理,获得耐利福平B.pumilus 97002-1-6 Rif^r和耐红霉素G.oxydans 10-3-20 Em^r遗传标记菌株,并确定B.pumilus 97002-1-6Rif^r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最佳条件。初步尝试两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3.
海因酶产生菌的微孔快速筛选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微孔快速筛选法以及筛选海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方法 比较底物对羟基苯海因的多种有机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一株酶活力较高的海因酶产生菌腐臭假单胞菌9505(Pseufomonas kputida 9505)。发现吐温-80(1%)能很好溶解底物,促进酶反应。结论 为从大批量菌株中快速筛选出较高酶活力的菌株提供了一种新的8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酶反应体系中底物不易溶解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三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剂抗生素耐药菌株80022,82022和82062的质粒DNA和总DMA,分别对受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RN1304(Y-1)的原生质体进行转化试验。平衡期初期的受体菌用溶菌酶和溶葡萄球菌素处理,所获得的原生质体与质粒DNA混合,以PEG诱导,涂布于含药的双层DM_3再生培养基上,即可获得Tc~r或Cm~r转化子。转化率为10~2—10~3转化子/μg DNA。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超声波对恶臭假单孢菌生物转化和枯草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用频率为500kHz,声功率为10W/cm2低强度超声波辐照恶臭假单孢菌,其海因酶转化底物效率提高了60%。枯草芽孢牙菌在溶菌酶作用中,同时伴随超声辐照,其原生质体形成速率明显加快,提前3060min,并获得较高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用溶菌酶合并使用少量溶葡萄菌素作为破壁酶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DNA,然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一株自南京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剂耐药株(22)及用大黄素处理后所得的不同耐药性消除菌株的质粒DNA。结果证明,在金黄色葡萄球菌(22)中含有4条质粒带。分子量较小的二条质粒带可能与四环素耐药性及青霉素耐药性有关。它们的分子量约为2.6及2.0 Mdal。  相似文献   
7.
海因酶产生菌的微孔快速筛选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微孔快速筛选法以筛选海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方法 比较底物对羟基苯海因的多种有机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一株酶活力较高的海因酶产生菌腐臭假单胞菌 95 0 5 (Pseudomonasputida95 0 5 )。发现吐温 - 80 (1% )能很好溶解底物 ,促进酶反应。结论 为从大批量菌株中快速筛选出较高酶活力的菌株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酶反应体系中底物不易溶解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紫外线单亲灭活的软化芽孢杆菌Bacillus macerans 30-6原生质体和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 10-3原生质体PEG诱导下进行融合。在含利福平的YE再生培养基上筛选融合子、融合频率为2.8×10^-6。  相似文献   
9.
软化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氨酸和青霉素对转化芽孢杆菌体进行酶解的预处理。处理后菌在溶菌酶浓度为5mg/ml,作用温度42℃,作用时间2h下,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0%-99%,再生率达50%-70%。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超声波对恶臭假单孢菌生物转化和枯草芽孢力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用频率为500kHz,声功率为10W/cm^2低强度超声波辐照恶臭假单孢菌,其海因酶转化底物效率提高了60%,枯草芽杆菌在溶菌酶作用中,同时伴随超声辐照。其原生质体形成速率明显加快、提前30-60min并获得较高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