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联合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对平滑肌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为研究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相互关系以及体外构建含此两种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在体外分别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常规传代培养。模拟组织工程皮肤的结构及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途径,按照不同比例(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1:1,1:2,1:3)建立以胶原凝胶为基质的成纤维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模型。应用荧光标记、组织学观察和MTT法对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和代谢进行研究。结果:联合培养模型法可以有效地建立起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相互影响模式。1:1组的成纤维细胞对联合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1:3组的促增殖作用则不明显。结论:1:1联合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它们体外培养和扩增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对阐明这两种细胞组合作为真皮替代物种子细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良消蚀法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改良消蚀法制备一种新型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微粒,并对其相容性加以评价,为组织工程微粒皮肤的制备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应用机械法切除猪真皮乳头层,结合消蚀法和冻融法除去网状真皮中的所有细胞制备成ADM,将ADM搅碎成颗粒状,对其做细胞毒性实验和皮下埋藏实验检验其相容性。结果:该方法制备的ADM微粒韧性好,细胞去除完全,胶原三维稍松散但结构完整,无基底膜和乳头层。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其基本无毒性,成纤维细胞在ADM微粒上增殖良好,皮下埋藏试验未见明显排异反应,ADM微粒能诱导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结论:用改良消蚀法制备的ADM微粒抗原性低、相容性好,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微粒皮肤的支架和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所用的镇痛药液,是否会导致胃肠手术后肠蠕动恢复延迟,尚存在争议。本文在硬膜外腔术后镇痛药液中加入新斯的明,采用对照组比较方法,观察肛门排气的时间,目的在寻找适合胃肠道手术后镇痛的适宜镇痛药液配方,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Se(Ⅳ)-碘-罗丹明B-聚乙烯醇高灵敏度的颜色反应。Se(Ⅳ)将I-氧化成I-3,在弱酸溶液中,I-3离子络合物与罗丹明B在聚乙烯醇中,形成1∶1离子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ε580为1.97×105L·mol-1·cm-1,Se含量在0~5μg/25ml范围内遵从比尔定律。利用巯基棉分离干扰离子,选择性高,测定食品和水中总硒,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中我们观察到,在全麻术后气管拔管过程中,由于吸痰、拔管等操作的影响,从麻醉状态转为清醒时的疼痛刺激以及呼吸、吞咽反射的恢复,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可产生明显影响,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骤升、呛咳等,这对老年特别是伴有基础病的患者,是围麻醉期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为此,我们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静脉应用曲马多,这种方法对预防拔管时的应激反应有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成人颧牙槽嵴区骨皮质密度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不同骨面型间颧牙槽嵴区骨皮质密度以及不同位点间骨皮质密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成人患者螺旋 CT 图像60例(男28例,女32例)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下颌平面角( FH-MP) 的大小分为低角、均角、高角3组,分别测量上颌左侧颧牙槽嵴区不同层面基准线上方13、15、17 mm处的骨皮质密度,采用 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颧牙槽嵴区骨密度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垂直骨面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低角组[(1331.65±185.70) HU]的骨密度最高,高角组[(1245.62±207.63) HU]最低;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组的不同位点之间骨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骨密度的集中区域是,高角组位于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层面,均角组位于近、远中颊根之间,低角组位于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层面。结论 成人不同垂直骨面型间颧牙槽嵴区骨皮质的密度以及位点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成人选择微种植支抗钉的适宜部位,保证正畸治疗中支抗钉的稳定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冯枫 《中国药店》2014,(12):60-61
唐山惠民园店是唐人医药连锁中一个比较年轻的门店,300平米,唐山市医保定点药店,开业于2012年,周边有5个新建的比较大的小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本体觉传入纤维在小鼠脊髓内投射和终止的发育变化。方法采用小牛白蛋白(PV)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异标记本体觉传入纤维,用免疫荧光单标记和双标记方法观察本体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生长模式以及与运动神经元的关系。染色后的切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PV样免疫阳性(LI)本体觉纤维最早于胚胎(E)14d出现在后索,E15时进入脊髓灰质。E16时,已有较多的PV—LI纤维到达中间带灰质和前角(VH)。此后,随着发育阶段的增长,脊髓VH内PV—LI本体觉纤维和终末的数量和密度逐渐增加,并在生后早期P0-P7达到最高水平。P14后,上述本体觉纤维和终末的数量逐渐减少。本体觉传入纤维的终末在E17时开始与脊髓VH运动神经元形成密切的接触。结论本体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定位模式形成于小鼠胚胎后期和生后早期,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脊髓反射运动环路的发育特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研究了余氯与对氨基-N,N-二乙基苯胺的颜色反应。方法 在乙醇存在下,余氯与对氨基-N,N-二乙基苯胺(TSS)反应迅速形成一种红色氧化产物。最大吸收峰位于波长513 mm。结果 余氯浓度在0-2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ε513=1.79×104 L/(mol·cm),检出限为3.6μg/L。结论 方法用于自来水中余氯的测定,结果与邻联甲苯胺法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淋巴水肿患者淋巴静脉吻合术中的臂丛阻滞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90例择期行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 3组,分别予以0.200%罗哌卡因30ml,0.250%罗哌卡因30 ml及0.375%罗哌卡因30 ml,在超声引导下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评估3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1)、运动阻滞起效时间(T2)、感觉阻滞完善时间(T3)、镇痛持续时间(T4)、运动阻滞恢复时间(T5)、运动阻滞程度、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结果  ①A、B、C 3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4.06±0.60)、(3.17±0.72)和(2.16±0.63)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6.33±0.93)、(5.52±0.93)和(4.35±1.02)min。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5.316和32.502,P =0.000);②3组患者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升高,感觉阻滞完善时间逐渐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5.496,P =0.000)。而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随着罗哌卡因浓度升高逐渐延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7.066和25.787,P =0.000);③在注药后15 min,C组患者运动阻滞程度≥3级比例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注药后30 min,C组患者运动阻滞达≥3级比例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患者存在明显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现象。3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0%、87%和93%。结论  对于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术患者,选择0.250%罗哌卡因30 ml行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感觉阻滞,能够满足手术要求,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