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浓度,并观察了经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的变化。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经苯那普利干扰后,较非干扰组(对照组)血浆ET下降更为显著(P<0.01)。提示苯那普利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可改善内皮素的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膳食宏量营养素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社会科学遗传学联盟(Social Science Genetic Association Consortium, SSGAC)数据中提取出20条全基因组显著(P<5×10-8)的膳食宏量营养素的单糖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并在国际多发性硬化遗传学联盟(International MS Genetics Consortium, IMSGC)数据中匹配了该20条SNPs的结局数据,采用加权中位数、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 加权中位数法结果显示,膳食碳水化合物由遗传决定的一个标准差的升高使多发性硬化的发病风险降低67%(OR=0.33,95%CI:0.13~0.85)。蛋白质和脂肪与多发性硬化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膳食碳水化合物的相对摄入量增加会降低多发性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礼物     
当约翰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的父母意外地得到了那台邦迪克斯洗涤器。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家的一个朋友应征入伍,他的妻子也准备跟他一起去。在他们离家期间,约翰一家为他们存储家具。令约翰一家感到意外惊喜的是,那个朋友提议让他们使用自己的邦迪克斯洗涤器。终于,战争结束了。他们的朋友回家来了。当朋友来取走它的时候,小约翰感到非常烦恼。他的母亲让他坐下来,说:"等一下,儿子。你一定要记得,那台机器原先就不是我们的。我们过去使用它,完全是一个礼物,所以,你不应该生气;应该为曾经拥有它而觉得感激吧。"  相似文献   
4.
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人往往血粘度高。我科自1987年以来,应用蛇毒抗栓酶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并高粘血症患者72例(男69例,女3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治疗前准备工作及护理:①该药系生物蛋白酶制剂,对于特异性体质或过敏状态患者可能产生变态反应。所以应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使用。②耐心向患者解释清楚蛇毒治疗的优越性及可能出现的反应、防治措施,使患者对该治疗有所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测定人血浆中多潘立酮的浓度,研究多潘立酮口腔崩解片与多潘立酮片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盐酸苯海拉明,经甲醇沉淀蛋白,采用液-质联用测定。用建立的方法测定18例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多潘立酮口腔崩解片)或参比制剂(多潘立酮片)后的血药浓度,求得药动学参数,并对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在0.100~50 n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79.2%~87.8%,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单次口服1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Cmax分别为(20.5±7.6)和(15.8±6.1)ng·mL-1;tmax分别为(0.79±0.21)和(0.68±0.31)h;t1/2分别为(9.92±2.02)和(9.50±1.61)h;AUC(0-36)分别为(84.3±26.2)和(71.0±15.0)h·ng·mL-1;AUC(0-∞)分别为(89.8±28.2)和(74.6±16.4)h·ng·mL-1。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5±10.3)%。结论:该方法灵敏,无杂质干扰。测得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2种制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用及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复制大鼠MI/R损伤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180 min,再灌注即刻尾静脉给药。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素组(2 mg·kg-1)、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0.05 mg·kg-1)、丹红注射液阳性对照组(2 m L·kg-1)及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合用组[2.05 mg·kg-1,等同于丹红注射液(DHI)中相应的含量],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2 m L·kg-1)。再灌注结束后,伊文思蓝(EB)、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试剂盒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肢体导联ECG监测ST段变化。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心梗面积、血清c Tn I、LDH和CK-MB水平均有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均可改善MI/R损伤;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合用后大鼠心梗面积(P0.05)、血清中CK-MB、c Tn I、LDH的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各项药效指标均具有改善作用,两者合用后在降低心梗面积、抑制c Tn I、LDH和CK-MB水平方面作用加强,对MI/R损伤心肌起到增强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低蛋白血症患儿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为其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5月在某院就诊并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6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临床诊断、白蛋白、万古霉素浓度、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并对监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蛋白正常组(占58.1%),万古霉素平均稳态谷质量浓度(6.8±7.0)mg·L-1,低蛋白血症组(占41.9%),平均谷质量浓度(3.4±3.5)mg·L-1,低于成人应用万古霉素推荐血药浓度标准;合并用药13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儿童,低蛋白血症儿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8.
深部静脉血栓与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1691(G→A)有对抗凝血系统中的一种血浆活性蛋白C的促失活作用耐受性增强,从而使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大。我们检测了46例深部静脉血栓患者的凝血因子V基因型,结果发现:其中7例系突变基因携带者,突变基因频率为0.0761;另检测53例作正常对照组,仅发现1例系突变基因携带者,突变基因频率为0.0094。携带突变基因1691A对深部静脉血栓的相对危险性显著增大(P<0.05)。认为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1691(G→A)是静脉血栓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约80%的老年人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用药种类多,持续时间长,缺乏用药知识是老年患者用药共同特点.因此,关心老年人用药,促进老年人健康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远程心电监测记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远程心电监测SM-100型记录仪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6例接受SM-100型心电图仪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其中因心悸及心律失常检查者113例,因头晕、胸闷以及心前区不适等检查者13例。结果 未见异常者61例(48.4%)。异常者65例,其中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和房性心动过速2例(此5例既往均未捕捉到发作时的心律失常)、心房扑动1例、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动过缓各8例、起搏心电图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各4例、心室预激图形1例,其余10例为异常Q波及ST—T改变等。126例共发送心电图1671行,除123行(7.4%)图形欠佳外,其余1548行(92.6%)记录良好。结论 SM-100型远程心电图仪操作方便,可通过手机和固定电话发送心电图。实施远程心电记录,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心律失常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