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噻喏啡(Thenorphine)是我所设计合成的,最具特色的一个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不仅具有激动、拮抗双重效应,而且抗吗啡作用的t1/2长达14天。在动物试验中不仅能抑制吗啡依赖的形成,而且能对抗脱毒后动物的吗啡点燃效应(即复吸)。自身无明显依赖潜能,安全系数大。有可能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有效的防复吸新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抑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的功能活性对MA精神依赖的影响。方法以囊泡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抑制剂芝加哥天蓝(CSB6B)为工具药脑室注射给药,伴随MA给药;通过小鼠行为敏化试验测定芝加哥天蓝对MA慢性处理致精神依赖形成、转化、表达的影响;通过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测定芝加哥天蓝对MA精神依赖形成的影响。结果 (1)CSB6B(每只7.5μg,25μg)单次及多次脑室注射给药120 min后对大鼠、小鼠的自发活动无明显影响。(2)CSB6B(每只7.5μg,25μg)单次脑室注射给药显著抑制MA(1 mg·kg-1,sc)引起的大鼠、小鼠自发活动增加(P<0.05)。(3)MA(1 mg·kg-1.d-1,sc)慢性处理小鼠7 d,停药5 d,再次给予MA(1 mg·kg-1,sc)建立行为敏化模型;CSB6B(每只7.5μg.d-1)分别形成期伴随MA给药、转化期给药及表达期给药显著抑制MA行为敏化的形成(P<0.05)、转化(P<0.05)和表达(P<0.05)。(4)CSB6B(每只25μg.d-1)伴随MA(1 mg·kg-1.d-1,sc)慢性处理大鼠7 d显著抑制MA致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形成(P<0.05)。结论抑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活性显著抑制MA致动物精神依赖形成,提示囊泡谷氨酸转运体可能成为精神依赖防治药物新靶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唑吡坦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对丘脑和下丘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模拟海拔5500 m低压低氧环境,通过阈上剂量(50 mg·kg-1,ip)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翻正反射消失(LORR)实验建立低压低氧致失眠模型。采用LORR实验观察常压常氧和低压低氧条件下唑吡坦(0.33,1,3,9和27 mg·kg-1,ip)与戊巴比妥钠镇静催眠阈下(20 mg·kg-1,ip)和阈上剂量的协同效应及唑吡坦(10,13,17,20,23,30和40 mg·kg-1,ip)的镇静催眠效应。运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常压常氧和低压低氧条件下给予唑吡坦(10,20和40 mg·kg-1,ip)1 h后,小鼠丘脑和下丘脑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 低压低氧处理1 d显著缩短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LORR持续时间(P<0.05)。与常压常氧溶媒组和低压低氧致失眠溶媒组相比,常压常氧唑吡坦9和27 mg·kg-1组和低压低氧致失眠模...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腺苷能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adenosine receptors,AR)结合而发挥细胞调节作用。 A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哺乳动物的AR至少包含A1、A2A、A2B和A3等4个亚型,其中A2A受体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综述了A2A受体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这些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NaV1.1~NaV1.9)在细胞兴奋的产生和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NaV1.7亚型主要分布于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编码NaV1.7的SCN9A基因功能增强导致先天性神经痛,而功能缺失则导致无痛症,但并不影响运动、认知和心跳。NaV1.7与一些疼痛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选择性NaV1.7阻断剂具有镇痛作用。因此,NaV1.7已成为疼痛治疗的潜在靶标。本文就NaV1.7与疼痛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A20结合的核因子抑制蛋白(ABIN1蛋白)是通过细菌双杂交技术筛选得到的与MOR羧基端(C-端)有相互作用的蛋白。本研究在确定ABIN1蛋白与μ阿片受体(MOR)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明确ABIN1对MOR受体激动活性及MOR激活后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用GST-pull-down实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共定位及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验证ABIN1与MOR-C有无相互作用。(2)建立稳定转染ABIN1与MOR的CHO细胞株,用[3H]diprenorphine进行受体配体结合实验,观察ABIN1对MOR与配体结合力的影响。(3)用[35S]GTP-γS实验,观察ABIN1对MOR激动活性的影响。(4)通过SDS-PAGE电泳观察ABIN1对MOR激活后受体磷酸化及ERK/p-ERK水平的影响,通过cAMP含量测定确定ABIN1对DAMGO急性作用于MOR抑制cAMP作用的影响。结果 GST-pulldown实验在细胞外证明ABIN1与MOR-C有相互作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共定位实验表明ABIN1与MOR在胞膜存在共定位,Co-IP实验证明在细胞水平ABIN1与MOR有相互作用。[3H]diprenorphine受体配体结合实验表明ABIN1对MOR受体配体亲和力没有明显影响,[35S]GTP-γS实验证明ABIN1能够抑制激动剂对MOR的激动活性,EC50值显著增加(P<0.05)。量效曲线右移。ABIN1能够明显抑制DAMGO作用于MOR后对cAMP含量的降低作用(P<0.05),ABIN1明显抑制MOR的磷酸化(P<0.05),ABIN1对MOR激活后的p-ERK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ERK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ABIN1与MOR相互作用后抑制MOR受体激动活性、MOR的磷酸化及受体后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小鼠两瓶自由选择模型评价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激动剂加波沙朵的精神依赖性,并与突触内GABAAR变构调节剂咪达唑仑比较。方法 (1) C57BL/6J雄性小鼠分别ig给予溶剂、咪达唑仑(59.0,73.7,92.2,115.2,144.0和180.0 mg·kg-1)或加波沙朵(8.4,10.5,13.1,16.4,20.5,25.6和32.0 mg·kg-1)后进行翻正反射行为观察,通过翻正反射消失量效曲线计算两药的半数有效量(ED50)。(2)在两瓶自由选择模型上评价加波沙朵或咪达唑仑是否诱导小鼠产生偏好行为。小鼠分为正常对照、加波沙朵或咪达唑仑组。在两瓶自由选择实验的适应期(第1~3天)测试瓶和溶剂对照瓶均装入饮用水,训练期(第4~5天)两瓶均更换为4%蔗糖溶液,测试期(第6~15天)测试瓶分别装入含溶剂、加波沙朵(3.9×10-6mol·L-1)或咪达唑仑(1.4×10-5m...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抑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功能对动物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观察选择性VGLUT抑制剂芝加哥天蓝6B(Chicago sky blue 6B,CSB6B)对小鼠热板潜伏期、醋酸扭体次数和福尔马林所致舔足时间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CSB6B不影响小鼠热板潜伏期。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SB6B 2.5mg/kg腹腔注射30 min后可使小鼠扭体次数从26.50±2.97显著下降到8.22±1.90(P<0.01),腹腔注射60 min后可使小鼠扭体次数显著下降到9.60±1.84(P<0.01)。在福尔马林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SB6B不影响小鼠的Ⅰ相舔足时间,CSB6B 0.5 mg/kg腹腔注射30 min后可使小鼠的Ⅱ相舔足时间从(139.40±21.02)s显著下降到(75.10±19.45)s(P<0.05),而注射2 h后对小鼠舔足时间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抑制VGLUT功能可显著抑制炎性疼痛,提示VGLUT参与了炎性疼痛的调控,可能成为疼痛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王娜  张树卓  俞纲  傅风华  苏瑞斌 《军事医学》2021,45(10):731-734
目的 建立不同亚型的人源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离体表达与功能评价技术,为化合物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各种GABAA受体亚基cRNA混合注射入爪蟾卵母细胞内,分别实现α1β2、α1β2γ2、α632、α6p2δ受体亚型的表达,用双电极电压钳记录全细胞电流.结果 与结论 酶切鉴定提示,酶切产物与目的质粒基因片段大小相同;膜片钳记录显示,不同受体亚型均可被GABA激活并被相应工具药变构调节.因此,人源GABAA受体离体表达与功能评价技术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10.
俞纲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0):1261-1264
药动学因素可以影响药物的依赖潜能。成瘾性药物起效越快,依赖潜能越大,其机制可能包括起效时间对药物欣快效应、强化效应以及精神运动效应的影响。延长药物的有效时间虽然可使动物自身给药反应率下降,但对药物依赖潜能的高低可能没有明显的影响。理解药动学因素与药物依赖潜能的关系将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新型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