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8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噻肟钠 (CTX)与他唑巴坦钠 (TAZ)分别以 2∶1、3∶1、4∶1联用对临床分离 4 5 5株致病菌 (其中产ESBls 4 4株 ;产酶菌 30 0株 ,非产酶菌 1 1 1株 )的体外抗菌活性 ;并评价其对小鼠实验性细菌感染全身败血症模型的体内疗效 ,同类产品的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钠 ( 8∶1 ) ,作为阳性对照药进行比较。此外 ,还进行了头孢他啶 /他唑巴坦钠及其组方成分对标准产酶株的MICs及抑酶作用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 :大肠杆菌中 1 4株产ESBLs酶 ,占实验Ecoli菌株的 1 9.1 8% ( 1 4 / 73) ,CTX对其MIC50与MIC90 为 1 2…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及ampC结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性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产AmpC酶株的筛选,用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并测定产AmpC酶菌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对3株高度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结构基因和1株敏感菌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序列进行分析,测序的菌株与E。cloacae p99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株的检出率为24.6%。产AmpC酶菌株多呈多重耐药,产AmpC酶耐药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高至低为头孢西丁、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阴沟肠杆菌耐药株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E.cloacae p99的同源性为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Ala-58→Pro发生点突变。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细菌检出率较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较可靠的药物。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其ampC结构基因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为肺炎链球菌感染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二倍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91.94%菌株对青霉素敏感,8.06%中度耐药;88.71%菌株对SMZ/TMP敏感,11.29%中度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毗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美洛培南、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当高,分别达到62.90%和74.19%。结论 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而对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类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101株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调查分析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年4月-2002年11月从临床分离的101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耐药情况。结果: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达99.00%、87.13%,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于50%,对关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40%,亚胺培南对90%以上的分离株具有抗菌活性。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严重。结论:阴沟肠杆菌耐药水平高,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亚胺培南对其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 (FQNs)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羰基羟基氰氯苯腙(CCCP)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同时测定CCCP对 FQNs的 MIC值的影响。结果  14 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 ,但对SMZ/ TMP、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以及 FQNs的耐药率较低 ,尤其是新型 FQNs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其中抗菌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主动外排泵抑制剂 CCCP在体外能增强 FQNs的抗菌活性 ,主动外排机制不仅存在于 FQNs耐药菌株 ,而且也存在于 FQNs敏感菌株 ,但是CCCP对 4种 FQNs耐药菌株的影响更大。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经验上可选用 SMZ/ TMP或 FQNs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可采用 SMZ/ TMP和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联合或用新型 FQNs治疗。主动外排泵抑制剂在体外的确能降低 FQNs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 MIC,若能保证安全性 ,可望用于临床克服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norA基因介导的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PCR法制备DIG-norA基因探针;点杂交及狭线杂交检测细菌nor4基因及其转录水平。结果所有实验菌株均检测到norA基因;诱导耐药菌SA2-16的norA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其亲代株,临床分离耐药菌norA基因转录水平略高于敏感菌,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细菌在环丙沙星1/10MIC浓度中生长,未见norA基因转录增加。结论 norA基因可能为金葡菌的结构基因,诱导耐药菌药物泵出增加的原因在于norA基因转录的增加,norA基因介导的耐药在不同的耐药菌株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氰氯苯腙(CCCP)对其主动外排泵表型特征的影响。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FQN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CCCP对FQNS的MIC值的影响。结果 11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FQNS耐药率较低,尤以新型FQNS抗菌活性较高,其中抗菌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在体外能增强FQNS抗菌活性,主动外排机制即存在于FQNS耐药菌株,也存在于FQNS敏感菌株。但是CCCP对4种FQNS耐药菌株影响更大。结论 主动外排泵抑制剂在体外能降低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MIC,若能保证安全性,可能成为临床克服细菌耐药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产硫酸奈替米星注射后人体血尿中药物浓度测定,建立了奈替米星体液浓度测定的微生物法,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375~0.0751μg,最低检测浓度为0.25~0.5μg/ml,回收率为88.8%±3.63%~98%±14.40%,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差为2.22%~5.34%;并对10例健康受试者用药后血标本100余份进行了微生物法测定和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发现:微生物法测定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HPLC法(P<0.01),而HPLC法由于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和特殊的色谱条件,测定的血药浓度较低,回收率仅71.98%~76.96%。不过,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较好。本研究结果提示:微生物法测定奈替米星体液浓度简便、易操作、结果准确可信,适用于体液药物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现状及对临床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使用Cefinase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初筛检测;采用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进行β-内酰胺酶分型;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MIC,按CLSI/NCCLS标准进行.结果 除亚胺堵南外,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cefinase纸片法检测到114株产β-内酰胺酶(95%),其中63株(55.24%)经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进行酶分型.在6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单产碳青霉烯酶4株(3.51%)、产ESBLe 15株(13.16%)、产AmpC酶5株(4.39%)及产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IRTs)18株(15.78%);同时产碳青霉烯酶和ESBLs的有5株(4.39%);产AmpC酶和ESBLs的分别有9株(7.89%),同时产碳青霉烯酶和IRTs的有7株(6.14%).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可能与产多型β-内酰胺酶有关.三维试验结果以产ESBLs最多且复杂,其次是IRTs.本研究建立的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能在同-平板上进行几种常见β-内酰胺酶的筛选分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