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不同喹蛇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电泳、SDS -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结果 国产圆斑蝰蛇毒的LD50 (腹腔注射 )为 0 .3 0 6± 0 .0 0 3mg/kg ,缅甸蝰蛇毒的LD50 (腹腔注射 )为 0 .2 90± 0 .0 0 3mg/kg .免疫电泳结果表明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均和新型抗蝰蛇毒血清产生明显的免疫沉淀线 .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 2 75 0 μg/ml(约45 0LD50 ) ,对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 2 490 μg/ml(约 43 0LD50 ) .体内保护实验表明给予 0 .0 5ml抗蝰蛇毒血清可抵御 2 5 4μg(约41 5LD50 )国产圆斑蝰蛇毒或 116μg(约 2 0LD50 )缅甸蝰蛇毒的攻击 ,使小鼠全部存活 .结论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较高 ,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Naja naja atra)蛇毒组分Ⅲ在小 鼠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分III进行125I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组分III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组分III后,2h及4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1的器官与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其中以肾脏分布最, 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分III75,150和300ug/kg三个剂量后,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且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分III75,150和300ug/kg三个剂量后, 分布相关衰期T1/2α为39.6-43.5min,慢性分布相关衰期T1/2β为16.8-17.3hr,消除相关衰期T1/2γ为21.7-22.1hr。结论:小鼠静注组分III后2h,以肾脏分布最高,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兔静脉注射组分III3个剂量后,血药一时间曲线经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符合三房室模型特征,三个时相的半衰期各剂量组之间无显性差异,AUC与剂量成正比,表明药物在兔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在新西兰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上,观察了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对血清胆固醇、过氧化脂质及一氧化氮的影响。发现组分H(2mg·D-1)与2%胆固醇同时喂服或喂胆固醇4周后以组分H(4mg·D-1)治疗数周,均能有效抑制高脂所致的一氧化氮降低和过氧化脂质升高,并能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电泳、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结果国产圆斑蝰蛇毒的LD50(腹腔注射)为0.306±0.003mg/kg,缅甸蝰蛇毒的LD50(腹腔注射)为0.290±0.003mg/kg.免疫电泳结果表明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均和新型抗蝰蛇毒血清产生明显的免疫沉淀线.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750μg/ml(约450LD50), 对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490μg/ml(约430LD50).体内保护实验表明给予0.05ml抗蝰蛇毒血清可抵御254μg(约41.5LD50)国产圆斑蝰蛇毒或116μg(约20LD50)缅甸蝰蛇毒的攻击,使小鼠全部存活. 结论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较高,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蛇毒蛋白C激活剂作用的实验条件和该试剂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APTT法和CBS02.46底物法,检测蛇毒蛋白C激活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抗凝活性及酰胺酶活性。结果蛇毒蛋白c激活剂的最适pH值为6.0~7.0,最适温度为37~40℃,肝素、枸橼酸钠等抗凝剂及Na^ 、K^ 、EDTA等不影响其活性,SDS则显著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该试剂溶液剂型在室温下或4℃中4w内效价无变化,冻干剂型则在2y内效价无明显变化。结论蛇毒蛋白C激活剂是一种效价较高、稳定性较好,影响因素少的蛋白C活化试剂。  相似文献   
6.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例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结果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新的神经症状出现,伤椎Cobb角5°~15°(7.8°±0.5°),X线脊柱序列基本正常。11例均获随访,时间4~30个月。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3例均恢复至C级;C级6例恢复至D级5例、E级1例;D级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封闭负脏引流(VSD)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四肢创伤合并局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经积极的全身抗炎处理,术前创面彻底清创,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后均给予对症抗生素和维生素等静脉输入治疗,记录治疗后创面面积变化、换药次数、移植皮后的临床疗效;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创而达到清沽时间和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湿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冷燕奎  林俊宏  曹智强  王强  侯力强 《浙江医学》2019,41(20):2204-2207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与腓骨上段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3例,其中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26例(单髁置换组),采用腓骨上段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37例(截骨清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前后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截骨清理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单髁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6个月和12个月HSS评分均增加,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髁置换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截骨清理组患者术后1例出现小腿及足外侧麻木,给予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各方面综合情况(特别是经济情况)、医院条件、术者的手术经验等,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蛇毒蛋白C激活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白C(ProteinC,PC)是一种血浆糖蛋白,为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在血浆中以酶原形式存在。在内皮细胞表面凝血酶一血栓调节蛋白(ThrombinThromdridulin,T-TM)复合物的作用下,它被激活为活化蛋白C(ActivateProteinC,APC),APC有催化蛋白水解作用,能快速而特异地降解血液凝血因子Va和Ⅷa,抑制内、外源性凝血、从而产生强有力的抗凝效应。同时,APC也能中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t-PAI),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组份III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探讨组份III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特点。方法 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份III进行碘化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组份III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 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组份III后,2h及4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1的器官为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且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结论 小鼠静注组份III后2h,以肾脏分布最高,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