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某院儿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常见致病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12月在某院儿科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及联用情况、病原菌种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项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3.42%,不合理用药率为4.65%;单一用药使用率为47.04%,二联用药使用率为48.24%,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73.24%;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频度最高,占74.45%;共分离优势菌株1 81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50株(41.32%),革兰阴性杆菌1 040株(57.30%),真菌25株(1.38%);肺炎链球菌375株(20.66%),肺炎克雷伯菌394株(21.71%),大肠埃希菌306株(16.86%)为儿科临床主要致病菌;不同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高(71.52%),肺炎链球菌耐药率最低(21.23%)。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新生儿肺炎入院,分析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属于肺炎,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0例,采用不同治疗措施,持续治疗1周.结果:在采取治疗措施之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数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在接受治疗期间,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任娜芳 《现代保健》2012,(24):118-119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 2011 年 3 月 -2012 年 3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5 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75 例新生儿败血症大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因素引起,血培养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共 52 例,占 69.33%,其中 23 例为葡萄球菌,占 30.67%.早发组的革兰阴性感染率高于晚发组 (P〈0.01).本组 75 例患儿,其中治愈 62 例,占 82.67%,自动出院 6 例,占 8%; 死亡 7 例,占 9.33%; 有 6 例死亡病例为早产儿,其中 1 例大肠杆菌败血症,2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 例链球菌败血症,1 例克雷伯菌败血症,呼吸衰竭 1 例.早发组 5 例死亡,占 71.43%,晚发组 2 例死亡,占 28.57%.早发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晚发组 (P〈0.05).结论:宫内感染或生产时感染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败血症病情比较严重,所以要加强产前和产时的感染预防,在早期明确诊治,及时对患儿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总结2006年3月至2010年9月共34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气胸患儿均给予胸腔穿刺抽气治疗,16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中12例患儿同时给予常频机械通气.32例为痊愈出院,2例早产儿气胸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后死亡.结论 新生儿气胸主要与胎粪吸入、感染性肺炎、肺透明膜病等因素有关,医源性因素日益增多,胸腔穿刺抽气及胸腔闭式引流术为抢救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方法,严重气胸患儿应用常频机械通气时应注意调节参数,能取得较好疗效,早产儿气胸宜早期应用高频振荡通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PP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确诊并治疗的80例MAS并发PPH患儿,依据临床治疗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研究组联合应用西地那非.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下的PaCO2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下的PaO2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下的OI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下的PaO2/FiO2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高(P<0.05).结论:给予MAS并发PPH患儿联合使用西地那非治疗,可使得患儿的动脉血气情况得到更加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总结2006年3月至2010年9月共34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气胸患儿均给予胸腔穿刺抽气治疗,16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中12例患儿同时给予常频机械通气.32例为痊愈出院,2例早产儿气胸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后死亡.结论 新生儿气胸主要与胎粪吸入、感染性肺炎、肺透明膜病等因素有关,医源性因素日益增多,胸腔穿刺抽气及胸腔闭式引流术为抢救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方法,严重气胸患儿应用常频机械通气时应注意调节参数,能取得较好疗效,早产儿气胸宜早期应用高频振荡通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采用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病例收集时间:2018年6月~2020年6月,病例数量68例,疾病类型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4)采用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疗法,对照组(n=34)单纯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OI)、肺动脉压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SaO2、PaO2水平对比上,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97.06%vs79.41%)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与药敏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启宇  贺丰  任娜芳 《医药导报》2008,27(3):340-341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以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对1990~2004年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262例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反映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特点。结果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下降,但耐药菌及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上升,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列前两位,大肠埃希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并列第3位。细菌普遍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73.15%),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尤其是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明显增加,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耐药性下降,尚无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近年来耐药菌及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日趋严峻,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科学、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湖南省新生儿病房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患儿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规范湖南省新生儿病房住院早产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对湖南省24家三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病房上报的2017年1~12月住院VLBW/ELBW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4家医疗机构2017年全年住院VLBW/ELBW患儿共1 442例,抗生素中位使用时间为17 d(范围:0~86 d),抗生素使用时间占住院时间的53.0%。各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时间占住院时间的百分比差异较大,最高达91.4%,最低为14.6%,2/3(16家)的单位超过50.0%。血及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共113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84%,各机构细菌培养阳性率不同(0%~14.9%)。败血症常见致病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29例(25.7%),大肠杆菌12例(10.6%),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2.7%)。使用最多的抗生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全部抗生素使用的41.00%;其次为青霉素类抗生素(32.10%),再次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3.15%)。抗生素使用时间占比与出生体重Z值、出生体重与出院体重Z值的差值呈负相关(分别rs=-0.095、-0.151,均P < 0.01),与病死/放弃率呈正相关(rs=0.196,P < 0.01)。结论 湖南省新生儿病房住院VLBW/ELBW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不同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别大。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5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75例新生儿败血症大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因素引起,血培养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共52例,占69.33%,其中23例为葡萄球菌,占30.67%。早发组的革兰阴性感染率高于晚发组(P0.01)。本组75例患儿,其中治愈62例,占82.67%,自动出院6例,占8%;死亡7例,占9.33%;有6例死亡病例为早产儿,其中1例大肠杆菌败血症,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链球菌败血症,1例克雷伯菌败血症,呼吸衰竭1例。早发组5例死亡,占71.43%,晚发组2例死亡,占28.57%。早发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晚发组(P0.05)。结论:宫内感染或生产时感染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败血症病情比较严重,所以要加强产前和产时的感染预防,在早期明确诊治,及时对患儿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