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物理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髋部骨折出现早期DVT患者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加物理治疗,疗程7d,复查彩超了解血栓形成的恢复情况,并检测凝血象及血小板指标.结果 治疗后彩超提示12例患者下肢血流信号基本恢复正常,凝血指标(PT、APTT、TT)及PLT变化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物理疗法可以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骨修复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基酸(nano-hydroxyapatite and poly-amino acid, n-HA/PAA)的生物安全性.方法 按照ISO10993-1标准中规定以自制n-HA/PAA为实验组进行以下实验: ①体外细胞毒性实验:采用L929成纤维细胞,完全培养基为阴性对照,苯酚为阳性对照,通过细胞形态学、MTT试验以及流式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评价;②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观察2组小鼠腹腔注射材料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后72 h内有无中毒和死亡现象;③致敏试验:白化豚鼠30只均分3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二硝基氟苯丙酮溶液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致敏区有无红肿和红斑,并记分;④溶血实验: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灭菌蒸馏水为阳性对照组,分别加入抗凝兔血后计算溶血率;⑤热源实验:新西兰大白兔3只,按10 ml/kg注射材料浸提液,测量正常体温与注射后连续 3 h 内每小时体温的差值;⑥遗传毒性实验:KM小鼠30均分3组,分别按100 g/kg间隔24 h注射材料浸提液、环磷酰胺及生理盐水2次,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及含微核小体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并计算微核率.结果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材料对细胞形态与生长无明显影响,MTT检测实验组细胞毒性为1级,流式细胞仪检测材料不会引起细胞凋亡;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实验组动物无中毒及死亡;致敏试验显示致敏区无水肿及红斑;溶血实验表明材料溶血率为0.71%,符合小于5%的实验标准;热源实验显示实验动物无明显体温升高;遗传毒性实验显示材料微核试验阴性,无遗传毒性.结论 n-HA/PA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型骨内固定生物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 apatite,nHA)/聚氨基酸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对nHA/聚氨基酸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进行体外及体内评价,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细胞毒性试验,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②急性毒性试验,KM小鼠20只,雌雄不限,体重20~23 g,分两组(n=10),分别按50 g/kg注射材料浸提液及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毒性表现.③溶血试验,分3组,分别取10 ml材料浸提液、灭菌蒸馏水、生理盐水,各加入0.2ml新鲜抗凝兔血测溶血率.④热源试验,新西兰大白兔3只,雌雄不限,体重2.3~2.5 kg,按10ml/kg注射材料浸提液,测量正常体温与注射后连续3 h内每小时体温的差值.⑤微核试验,KM小鼠30只,雌雄不限,体重20~23 g,分3组(n=10),分别按100 g/kg间隔24h注射材料浸提液、环磷酰胺及生理盐水2次,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及含微核小体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计算微核率.结果:nHA/聚氨基酸复合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毒性,无急性毒性,溶血率正常,无致热源,无微核试验遗传毒性.结论:nHA/聚氨基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用作骨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法、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免疫法、匹拉米洞化学法3种隐血检测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找出高临床符合度的隐血检测方法。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液,测出以上3种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与最高检测浓度;利用5种常见动物的抗凝血评价隐血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收集住院患者粪便和胃液标本同时进行3种方法的隐血检测,内镜检查为金标准,计算临床灵敏度、临床特异性、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尤登指数、临床符合率。结果:凯创试剂卡胶体金的检测范围为200 ng/mL至10 mg/mL,沃文特试剂卡胶体金的检测范围为300 ng/mL至2.5 mg/mL,匹拉米洞化学法的最低检测限为2 500 ng/mL,联合免疫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 ng/mL;凯创试剂卡胶体金、沃文特试剂卡胶体金、匹拉米洞化学法、联合免疫法检测粪便与胃液隐血临床符合率分别为96.0%、95.8%、79.5%、97.5%;92.9%、92.9%、94.6%、90.2%。粪便隐血检测的结果,4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00),但胃液隐血检测结果组间无差异(P=0.083)。结论:粪便标本的隐血检测,联合免疫法的临床符合度优于血红蛋白免疫法,血红蛋白免疫法优于化学法;胃液标本的隐血检测,3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李月  代震宇  黄佳佳  余爽 《重庆医学》2017,(36):5074-5075,508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住院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乙肝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50例(肝癌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RDW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采用Stago Rack Evoluti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P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除肝硬化组与肝癌组R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加重,RDW逐渐变宽;各组间M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乙肝组与肝硬化组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加重,PT逐渐延长.结论 RDW、PT的增加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RDW可能成为预测患者肝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青蒿琥酯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对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日球结膜下注射青蒿琥酯0.3 mg组,0.6 mg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角膜混浊情况,测量新生血管长度及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VEGF)表达,光镜下观察角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青蒿琥酯治疗组角膜混浊轻,新生血管长度、面积、VEGF蛋白表达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治疗组较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少,炎症反应轻.结论 青蒿琥酯可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7.
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3.58%,通常髋部骨折的1/3以上是股骨颈骨折[1].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交通事故的逐日增多,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将逐渐增加.由于股骨颈的独特解剖结构以及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同时伴有多脏器功能减退,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风险性及术后恢复的难度,以至其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一直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碳酸钙/维生素D,(钙尔奇D)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对血清代谢指标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 将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独活寄生汤,两组均治疗9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右侧腰椎骨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血清代谢指标[血清钙(S-Ca)、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磷(S-P)含量]与血清IL-6水平,记录疼痛缓解时间,评判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χ2=18.753,P<0.01);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为(l0.2±4.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5.8)d(t =9.654,P<0.01);治疗后观察组腰椎骨骨密度、Ward三角区骨密度、S-Ca、E2、ALP、S-P、IL-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联合钙尔奇D能够有效协同提高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调节钙磷代谢,抑制IL-6活性,显著改善症状,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种病理因素可以导致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化的角膜常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角膜移殖术失败。近年来,国内外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在药物治疗、光动力疗法、眼表重建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迅猛发展。本文综述了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谈俊  李炜  代震宇  晏怡  夏永智 《重庆医学》2021,50(10):1737-1740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成人椎间盘、椎间孔和神经根的相关解剖参数,探讨腰椎间盘垂直直径(DVD)、椎间孔垂直直径(FVD)、椎间孔前后径(FTD)与腰椎神经根受压间的关系.方法 系统随机抽样2019-2020年因腰腿痛而接受MRI检查的患者92例,使用矢状面MRI图像测量研究参数:DVD、FVD、FTD、神经根直径(NRD),分析测量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FVD是FTD的两倍左右,各节段DVD完全损失后的FVD均大于NRD.除左侧L2~3和L5~S1、右侧L3~4和L4~5外,其余腰椎节段DVD和FVD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左侧L1~2、L3~4、L4~5和右侧L1~2、L2~3、L5~S1处DVD和FVD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左侧:L1~2 r=0.63、P<0.01,L3~4 r=0.60、P<0.05,L4~5 r=0.63、P<0.05;右侧:L1~2 r=0.68、P<0.01,L2~3 r=0.58、P<0.01,L5~S1 r=0.82、P<0.01).所有腰椎节段,DVD和FTD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FVD减小并未造成神经根的压迫,FTD减少更有可能引起椎间孔处神经根的压迫,故改善FTD的狭窄程度,对于减轻出孔神经根的压迫更具有解剖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