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助产专业实习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在产科实习的30名助产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进行带教;2017年在产科实习的30名助产士为观察组,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带教。实习结束前对两组实习助产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助产专业实习生综合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助产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产专业临床实习生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与孕产妇及家属的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提高助专业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可提高助产专业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在I期压疮中的作用及表达,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A、B、C、D组各8只。对照组不予压力,实验结束时施行安乐死;实验A、B、C、D组于大鼠双后肢建立压疮模型,均施加22.47kPa压力,形成缺血再灌注循环(施压2h后移开施压柱,让局部血流恢复0.5h后再施压,即为1个I/R),分别予以2个、3个、4个、5个I/R后再施行安乐死。光镜下观察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肌肉组织中TNF-α及IL-1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实验A、B、C、D组皮肤、肌肉光镜下观察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水肿,且随着循环数的增加损伤逐渐加重;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间TNF-α、ILV-1、MP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压疮形成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性反应可加重组织细胞损伤,促炎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设的临床护士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知信行问卷,对开封市89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5.42±1.12)分、(30.34±3.80)分、(20.59±3.66)分;护士最希望学习的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的内容是各个系统疾病常规护理内容模板(31.82%)和护理文书标准及细则(21.33%),期望医院拥有电子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系统(96.47%)。结论临床护士的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知识水平中等,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态度、行为水平较好,建议制订统一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某三级公立医院耳鼻喉科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8年 1 月至 2022年 12 月某院耳鼻喉科 1000 份病案资料,评估病案质量,以病案质量是否合格分组,其中 856 份合格病历,纳入对照组;144 份不合格病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患者住院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案质量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 1000 份病案资料,优级病案为 856 份,良 57 份,中 42 份,低 31 份,劣 14 份,缺陷率为 14.4%(144/1000).观察组年龄>50 岁、副主任医师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比例>10 d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职称、患者住院时间是病案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院病案填写质量仍有待提高,受年龄、职称、患者住院时间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在Ⅰ期压疮中的作用及表达,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A、B、C、D组各8只.对照组不予压力,实验结束时施行安乐死;实验A、B、C、D组于大鼠双后肢建立压疮模型,均施加22.47 kPa压力,形成缺血再灌注循环(施压2h后移开施压柱,让局部血流恢复0.5h后再施压,即为1个I/R),分别予以2个、3个、4个、5个I/R后再施行安乐死.光镜下观察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肌肉组织中TNF-α及IL-1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实验A、B、C、D组皮肤、肌肉光镜下观察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水肿,且随着循环数的增加损伤逐渐加重;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间TNF-α、ILV-1、MP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压疮形成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性反应可加重组织细胞损伤,促炎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ICU患者压疮易患部位氧合状况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压疮监测预警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ICU住院患者117例,结合Braden评分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积极护理干预,并应用近红外光谱仪监测患者压疮易患部位组织氧饱和度(rSO2)。结果不同压疮危险程度患者压疮易患部位rSO2随入住ICU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危险度越重rSO2越低(P<0.05,P<0.01)。同一时间点骶尾部rSO2低于肩胛部(P<0.05,P<0.01)。发生压疮者随护理干预进程rSO2逐渐回升、各时间点仍低于未发生压疮者(P<0.05,P<0.01)。结论受压后组织缺血缺氧、局部氧合作用改变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近红外光谱法可应用于临床压疮易患组织的血氧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7.
持续卧床2小时受压部位压力及血流灌注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持续卧床期间不同卧位体表压力对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皮肤血流变化的差异,为压疮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侧卧位、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局部压力的测量,并监测皮肤血流灌注变化。结果不同卧位其相同受压局部的压力存在差异(P<0.05,P<0.01),其中半坐卧位时骶尾部压力最高;持续卧床1h时,各卧位局部血流灌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持续卧床2h时,仰卧位与半坐卧位骶尾部血流灌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卧床时间的延长,3种卧位局部皮肤血流灌注均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持续卧床期间,卧床时间和体表压力均影响皮肤血流灌注状况;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卧床患者体表压力及皮肤血流灌注状况的监测,以获取压疮预警信息,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6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滴注时间不少于15 min,1次/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25μ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痛症状评分、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BMD)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9%、94.8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痛症状评分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骨痛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骨代谢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髋关节、股骨颈和腰椎的BM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全髋关节、股骨颈和腰椎的BM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改善骨代谢,提高BMD。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凋亡因子caspase-12在压疮早期损伤中表达及动态变化,探讨压疮损伤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为临床预防压疮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8只/组),对照组大鼠不施加压力,实验组模拟临床压疮发生条件,施压2h,放松0.5h,为1个周期,每天进行3个周期,根据施压周期的不同又分为1c组、3c组、6c组、9c组。运用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受压肌肉组织中内质网特异性凋亡因子caspase-12的动态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到,实验组随着周期延长,受压肌肉组织呈现逐渐退化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凋亡因子caspase-12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反应主要发生在胞浆和细胞核表达。[结论]压疮早期损伤激活了内质网应激反应,且激活凋亡因子caspase-12诱导细胞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