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蓉  王璐  乐欢 《贵州医药》2006,30(12):1115-1115
脑出血是中老年的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均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我们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32例脑出血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的病例共62例,均符合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且均经头  相似文献   
2.
G-CSF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G CSF对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剂量 (0、5 .0、10 .0或 15 .0 μg)的G CSF ,分别皮下注射于BALB/c小鼠 ,连续 6d ,每天 1次。第 6天分离外周血DC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1(CD11c+ CD8a-)和DC2 (CD11c+ CD8a+ )的比例并计算其绝对值。结果 :经不同剂量的G CSF刺激后 ,外周血DC1的绝对值无显著变化 ,而DC2的绝对值增加 5倍 (9.6× 10 6/Lvs 5 5 .1× 10 6/L ,P <0 .0 1) ,DC1/DC2比值降低 (4.2vs 0 .7,P <0 .0 1)。结论 :G CSF在体内可提高外周血DC2的绝对数 ,对DC1的数无明显影响 ,从而使DC1/DC2的比例倒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石膏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和钙离子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化石膏水煎煮提取工艺;以颗粒的成型率、流动性及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润湿剂的浓度、用量,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石膏配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60min;以糊精为辅料的颗粒优于其他品种作辅料的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糊精(1:0.1),以70%乙醇为润湿剂,主药与润湿剂的用量比(1:0.5)。结论该提取工艺科学可靠,成型工艺合理,为石膏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的确定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丽燕  付蓉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1):581-585
淋巴瘤为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一类异质性明显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NHL亚型。标准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治疗可显著提高60%以上患者的生存期,然而仍有约30%~40%患者出现疾病复发或难治,预后较差,如何延长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预后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疾病基因表达谱、耐药分子机制等的不断深入研究,化疗新方案及新药不断探索,为个体化精准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带来新希望。本文拟对新近的靶向药物在复发难治性DLBCL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缺陷性疾病,由体细胞X染色体连锁、PIG-A基因突变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管内溶血、不同程度骨髓衰竭和血栓形成。PNH患者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并存,使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诊断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由于各种检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流式细胞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PNH的诊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代表的传统治疗手段对部分初发PNH可取得一定疗效;重组人源型抗补体C5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给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的难治或复发PNH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CD5 B细胞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1-032002-04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住院患者14例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Evans综合征和22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10名正常对照骨髓CD5 B细胞数量并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AIHA、Evans综合征和IRP患者CD5 B细胞数量[(34·64±9·81)%,(35·81±16·83)%]高于正常人[(12·0±1·97)%],(P<0·05),CD5 B细胞的数量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5),与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P<0·05);与Evans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抗体PAIgG(P<0·05)、PAIgM(P<0·05)呈正相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P<0·05)。结论CD5 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Evans综合征复发率高,长期缓解率只有13%~16%[1,2].复发后如何再治疗是临床上一大难题.我们对我院收治的AIHA/Evans综合征复发患者30例进行再治疗观察,了解再治疗疗效,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再治疗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合并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20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7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所有患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 中心静脉置管 (21例) 或者外周静脉置管 (11例)。25例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 7例SAA 为本病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死亡17例, 好转15例。药敏试验显示多药耐药, 替加环素、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部分敏感, 其余均耐药。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 重度血小板减少、 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过长和复合感染等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并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死亡率高,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黄思敏  付蓉  彭明红 《光明中医》2022,(13):2343-2346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3.0软件,运用关联规则算法、k均值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痰饮篇的常用药物进行统计,并挖掘其核心药物组合和组方规律。结果共收集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剂44首,涉及中药79味,使用频次占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半夏、人参、茯苓、干姜、生姜;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核心药物组合13个,药物组合关联规则7个,核心处方3首。分析结果提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痰饮篇用药以辛甘温类药物及归肺、脾、胃经的药物为主;核心药物组合强调“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立法原则。数据挖掘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痰饮论治的用药特色,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痰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病变细胞X染色体PIG-A基因突变与PNH细胞克隆增殖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其病理机制,有效识别异常克隆以明确诊断,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就PNH病理机制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