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密闭液性环境和干燥环境下供皮区创面的愈合过程. 方法 1996年7月~1997年3月以13例成人断层供皮区创面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0~50岁,创面面积(100~400) cm2,取皮深度中厚,约0.44 mm.同一个创面分为实验组(密闭液性环境)和对照组(干燥环境),采用自身对照法.应用大体、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观察. 结果密闭液性环境下创面愈合较快,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较早活跃、且持续时间较长,再血管化和再上皮化均较早和较快发生. 结论密闭液性环境下创面愈合较快,与组织修复细胞较为活跃、再血管化和再上皮化较快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单球囊导管扩张 +内支架置放腔内成型治疗膜性及局限性布 加综合征 ,以探讨此术式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下腔静脉单球囊导管扩张及内支架置放的手术方法对 8例膜性及局限性布 加综合征进行治疗。随访时间 10个月~ 2a。结果 :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扩张成功。阻塞段被扩张至 12mm~ 2 0mm ,行内支架置放腔内成型术后 ,阻塞下方下腔静脉压力从平均 (32± 4 .7)cmH2 O下降至 (19± 3.4 )cmH2 O。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无复发。结论 :经腔内成型术对于短段闭塞型及重度下腔静脉狭窄型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的干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5,10,20,40,50mg/L)染料木黄酮,不同时间(2、4、8、12、24、48、72h)作用于高同型半胱氨酸下(50μmol/L)的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FmRNA表达和TF蛋白浓度。结果作用时间一定时间(24h),随着染料木黄酮浓度的增加,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皮细胞培养液中TF蛋白浓度及内皮细胞TF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r=0.994,0.992,P<0.05);在染料木黄酮浓度一定(40mg/L)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同型半胱氨酸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培养液中TF蛋白浓度及内皮细胞TF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r=0.972,0.982,P<0.05)。结论染料木黄酮一定程度上可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所致的内皮细胞TF表达的上调,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Zhou XT  Chu RY  Wang XY  Zhou H  Yu ZQ  Wu LC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977-98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及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后无痛的原因及保护角膜上皮瓣的方法。方法 LASEK患者285例(285只眼),Epi-LASIK患者39例(39只眼)入选统计分析。准分子激光仪包括Me180、lasersight LSX、NIDEKEC5000及VISX 4star准分子仪、视可佳AOV、博士伦217Z准分子激光仪。手术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Epi-LASIK以12点为基蒂作角膜上皮瓣。LASEK采用20%乙醇浸润10~20s。观察术后无痛比率。结果 术后疼痛:LASEK组基本无痛且术后2d可自然睁眼的为269例(91.23%)。Epi-LASIK组基本无痛且术后2d可自然睁眼的为36例(92.31%)。LASEK组与Epi-LASIK组的无痛比率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有10例(3.51%)延期取镜,最晚11d取。Epi-LANK组有2例(5.13%)延期取镜,最晚10d取。两组延期取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角膜上皮不规则水肿。结论 本研究中92%以上的LASEK及Epi-LASIK患眼术后无疼痛及刺激,有效视力的恢复迅速,接近LASIK。角膜上皮瓣延迟愈合时,推迟取接触镜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研究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63例行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清晰显示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3例(其中明确病理学证实37例,临床综合诊断6例)及正常对照20例,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f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肺癌供血动脉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43例原发性肺癌中,全部肿块均可见BA供血,其中8例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所有供血BA的起源、数目、内径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单支供血型22例(51.2%),8例表现为供血BA主干不同程度扩张迂曲,14例表现为供血BA主干及分支均扩张迂曲,走向或走行至病灶内;多支供血型13例(30.2%),表现为2支或多支BA供血病灶,相互交通吻合形成血管网;多种动脉供血型8例(18.6%),表现为BA和肺外体循环动脉向同一病灶供血.结论 原发性肺癌以BA供血为主,可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64层螺旋CTA能安全、清晰地评价肺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6.
老视是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眼调节力下降,老视的矫正不仅重视视力,而且要注重视觉质量。研究影响老视眼视觉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寻求矫正老视的有效手段,达到提高视觉质量的目的。本文就人眼视觉质量的评价、非手术因素、人工晶状体植入、传导性角膜成形术及准分子激光手术等对老视眼视觉质量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硬化出血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S-9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41例肝硬化出血患者、47例溃疡病出血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组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出血组患者PLT低于溃疡病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大于溃疡病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PLT、MPV、PDW溃疡病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出血组输血止血后PLT显著增加(P<0.01),但MPV、PDW变化不大(P>0.05).住院期间经输血止血后再次出血率肝硬化出血组高于溃疡病出血组(P<0.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由于存在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具有易出血倾向,且出血后不易止血,输入新鲜血液有利于止血.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亮暗背景下不同对比度的视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正常人眼在亮、暗背景下不同对比度的视力变化.方法:54例(108眼)正常视力的成年男性,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MFVA-100)比较亮、暗背景下不同对比度(100%、25%、10%、5%)的logMAR视力,并分析亮、暗背景下视力的相关性.结果:背景亮度相同时,随对比度的下降各组视力呈下降趋势,低对比度组视力明显低于高对比度组(P<0.001);对比度相同时,暗背景组视力明显低于亮背景组(P<0.001).亮背景100%对比度组视力与暗背景各组视力之间均无线性相关,与亮背景25%、10%、5%对比度组视力呈正线性相关(P<0.001);暗背景100%对比度组与暗背景25%、10%、5%对比度组视力呈正线性相关(P<0.001).随着对比度的降低,各组视力的波动幅度增加,暗背景下对比度5%时差异最大.结论:正常人眼亮背景下的视力优于暗背景,随着对比度降低,视力渐趋下降,个体差异增加,亮、暗背景之间的视力变化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参芪化瘀汤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参芪化瘀汤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分别为7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参芪化瘀汤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  相似文献   
10.
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抗氧化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血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将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衰减的PD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中药加谷胱甘肽组(29例)及西医常规治疗组(29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观察其疗效,并检测各组用药前后的血抗氧化酶活性。结果:(1)显效率比较:中药组56.7%,中药加谷胱甘肽组为75.8%,西医常规治疗组为44.8%,中药加谷胱甘肽组与中药组及西医常规治疗组比较,其显效率均有显差异(P<0.05,P<0.01)。(2)Webster评分比较;中药组和中药加谷胱甘肽组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比较均有显差异(P<0.05,P<001)。(3)对血抗氧化酶的影响。中药组、中药加谷胱甘肽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抗氧化指标均较正常组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中药加谷胱甘肽和中药组对PD患血抗经酶活性均有增强效应(P<0.05,P<0.01);而西医常规治疗组血抗氧化酶活性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对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衰减的PD患具有较好的疗效。提示其对PD可能具有神经保护治疗作用,而西医常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D病人的抗氧化能力,提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